马先蒿

  • 音译名: 宝如-浩宁-额布尔-其其格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马先蒿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宝如-浩宁-额布尔-其其格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
  • 药材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返顾马先蒿、藓生马先蒿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收敛扩散毒,清胃热,止泻。
  • 主治: 主治头晕,眼花,胃肠绞痛,肉毒症。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edicularis resupinata L.;Pedicularis muscicola Maxi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返顾马先蒿 Pedicularis rsupinata L.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直立。根多数丛生,细长纤维状。茎粗壮中空,方形有棱。叶互生或有时对生,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5.5cm,宽1~2cm,先端渐狭,基都广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圆的重齿,两面无毛或有疏毛;叶柄短。花单生于茎枝上部的叶腋;萼长卵圆形,前方深裂,齿2枚;花冠长2~2.5cm,淡紫红色,花冠管向左扭旋,上唇盔状,扭向后方,下唇大,有缘毛,3裂,中裂片较小;雄蕊花丝前面1对有毛;柱头伸出于喙瑞。蒴果斜长圆状披针形,长1~1.5cm。花期6~8月,果期7~9月。肃、青海、湖北等地 2.藓生马先蒿 Pedicularis muscicola Mazxim.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有分叉。茎丛生,直立或倾卧,长达25cm。叶互生;叶片羽状全裂,裂片常互生,每边4~9枚,卵形至披针治,有锐重锯齿,齿有凸尖。花单生于叶腋,玫瑰色;萼圆筒形,萼齿5,上部卵形而有锯齿;花冠筒长4~7.5cm;外面有毛,盔前方卷曲成“S”形的长喙;花丝2对均无毛;花柱稍伸出于喙瑞。蒴果扁卵形,长1cm,包于宿存花萼内。花期5~7月,果期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返顾马先蒿 Pedicularis rsupinata L. 生于草地及林缘。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安徽、四川、贵州等地。 2.藓生马先蒿 Pedicularis muscicola Mazxim. 生于山地林下苔藓层中或阴湿处。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及湖北西部等处。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开花时采收,阴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效钝、燥、轻、柔。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鲁格如有兄弟等三种,其中红色、黄色两种生于草坪,紫色大多色黑,生于岩石间。紫色和红色两种只是花的区别,叶茎等均绿色,有纹……”《无误蒙药鉴》载:“紫色者生于岩石间,茎长、中空,紫绿色,叶长,具裂片,3枚一簇生于茎之一侧,开花时一侧生出类似绵羊角的钩,因味苦,易辨认,花棕色、红色均有。”并附植物形态图2幅。上述植物形态及附图特征与蒙医所认用的马先蒿的形态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鲁格如木赫布即宝如一浩宁一额布尔一其其格(马先蒿)。
  • 制剂: /
  • 选方: 治肉毒症 马先蒿黄柏、白芥子各3g,牛血干5g。制成煮散剂。每次1.5~3g,每日2次。水煎服。(《蒙医药方汇编》马先蒿汤)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