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子

  • 音译名: 斋玛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马蔺子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斋玛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
  • 出处: /
  • 功效: 解痉止痛,驱虫,生肌敛疮。
  • 主治: 胃痉挛、肠绞痛、虫病引起的胃、腹剧痛、湿疹、疮疡、烧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Iris lactea Pall.var. chinensis Koidz.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粗状,常集成团,须根坚韧,棕褐色。叶基生,多数,宽线形,与花茎等长或超过,长15~35(40)cm,宽3~7mm,两面具突起的平行脉,淡绿色或深绿色,基部稍带红紫色,残存叶鞘棕褐色,呈纤维状。花葶高10~30cm,花蓝紫色,花被片6,外轮3枚较大,匙形,先端尖,中部有黄色条纹,内轮3枚较小,倒披针形,直立,与外被片互生;雄蕊3,花药细长,基部着生;子房卵形,花柱3,呈花瓣状,先端2裂。蒴果长椭圆形,两端略尖,有6条纵肋,先端具喙。种子近球形,具不规则角棱,黑褐色。花期4~5月,果期6~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路旁、田边、河谷、草甸滩地。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除浙江、福建、台湾、江西、云南及华南外,其余省区均有分布;蒙古、前苏联、朝鲜及喜马拉雅山西部也有。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末采集果实,晒干,打取种子,除净杂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种子呈不规则近圆形,具角棱长约3~5cm,宽约4mm。棕褐色至棕黑色,基部有黄棕色种脐,顶端有略突起的合点,质坚硬不易碎。切断面胚乳肥厚,灰白色,角质状,胚位于种脐的一端,白色,细小弯曲。气微弱,味淡。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外种皮分3层,外层由1列径向延长、细胞壁棕色、栅状的厚壁细胞组成,切向延长,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内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一或二层。胚乳丰富,白色,类圆形,细胞壁为贮备纤维素,壁特厚,壁孔大,略作念珠状,颇为特异,细胞中含有脂肪油滴及糊粉粒。胚细小,单一,子叶薄壁细胞呈类方形。 粉末鉴别:暗褐色。外种皮厚壁细胞呈长方形,长100~150μm,宽40~60μm,胞腔大,内含棕色颗粒物;外种皮内层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含棕色颗粒物。胚乳薄壁细胞呈类多角形、类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白色,内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取本品种子粉末0.5g,用乙醚冷浸过夜,滤过,分为二份,供以下试验:1.取乙醚液1ml蒸干,加乙酰乙酯0.1g,氨和乙醇等量混合液3ml,混合后,应呈现灰紫色,后变为红黄色。2.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同上,用乙醚浸液点样。吸附剂为化铝,平板法。展开剂为石油醚(60~90℃)-乙醚(6∶4),展距18cm,展开后马蔺子甲素、乙素均现黄色,丙素为紫色,用显色剂——氨蒸气熏后马蔺子甲素、乙素变为棕色,丙素不变色。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辛,平。
  • 用法用量: 内服,常配方用,每次2~4g。外用,单药研细,适量,撒于疮疡溃面及烧伤,烫伤溃面。
  • 考证: 《自然之底》记载:“马蔺子性平,驱虫,治虫病。”《草药配方甘露之池》记载:“马蔺子分三种。生长在干旱地带者为雄,功效杀虫,外用去腐生肌,治创伤,烧伤,长在潮湿地方的为雌,其功效治培根木保病,胃腹寒热间杂症,诸虫引起的急腹症。到处皆生者为中性,质次,功效泻诸病,治食滞不化、培根木保病、黄疸病、胃病、中毒症。《晶珠本草》记载:“马蔺子杀诸虫,治肠绞痛。分雄、雌性和中性三种。 文献所载分雄、雌、中三种或岩生、滩生、山生三种,此乃指生境而言。其原植物系同属多种植物。本品藏文药名系泽宙改赛的异名。
  • 制剂: /
  • 选方: 方一:马蔺子30g,广木香60g,余甘子、哇夏嘎、石榴子、诃子酸藤果牛胆汁各30g,白豆蔻27g,荜茇27g。共研细粉。治胃痉挛,虫病引起的急性胃腹痛。一次2~3g,一日2次。 方二:马蔺子研细,用羊油调成浸膏状,涂患处,治烧伤、烫伤、疮疡。
  • 注意事项: 毒性:小鼠腹膜给予甲素的LD(50)为25.39±1.92mg/kg;口服的LD(50)为2842mg/kg,治疗指数,腹膜为500,口服为13.86。大鼠和狗的亚急性毒性试验,对血象和主要脏器进行病理观察,均未见明显毒性。大鼠可见到的变化是大剂量时对骨髓淋巴细胞有抑制作用,脏器功能检查仅在大剂量组SGPT有些升高。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该药治疗指数较大,尤其对骨髓造血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抗癌谱较广且毒性较低的抗癌药物。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经腹膜给予马蔺子甲素,对于宫颈癌U(14),淋巴肉瘤,肝癌(实体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肝癌(腹水型)及艾氏腹水癌有延长生命作用,马蔺子甲素可以使在亚致死量照射下的小鼠的30天存活率提高,股骨有核细胞数也有所提高。与放疗合用时能增加放疗对小鼠宫颈癌U(14)的疗效。在临床上以甲素与放疗合用,可使患者耐受辐射的能力增强,造血功能改善;并可增强对肺癌的效果。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腹腔注射,能使癌细胞总数显著下降,由癌细胞数的减少和发生退变坏死的情况来看,甲素对癌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机理是影响癌细胞DNA的合成,进而抑制了癌细胞的核分裂。 2.免疫作用:小鼠经多次口服甲素后,在给胶体后3min,其肝脏的放射性强度远大于对照组,说明对小鼠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甲素250mg/kg口服,连服6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对正常与带病小鼠的皮肤迟发过敏反应有增强作用,表明对细胞免疫也有促进作用。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甲素有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的作用,并可使小鼠胸腺萎缩。 4.抗孕作用:马蔺子的醇浸膏对小鼠有抗着床作用;对家兔无抗排卵作用。对家兔子宫内膜转化试验表明,马蔺子醇浸膏无黄体酮样作用。马蔺子的种皮醇浸膏对小鼠有抗着床作用,而种仁则无明显的抗着床作用。 5. 其他作用:能缩短出血时间。 6.(3)H马蔺子甲素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在宫颈癌U(14)小鼠全血中放射性分布,15min已有放射性测得,半小时及12小时为最高,24小时仍有明显放射性残留,说明药物吸收入血时间较早,在血液内停留的时间较长。 在U(14)小鼠消化道内的放射性分布,在胃内容物6小时仍有较高的放射性残留,推测此药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这有利于血液内的药物浓度的维持。 在U(14)小鼠各组织器官的放射性分布,值得注意的是在瘤体分布较高,显示药物对瘤体有一定的亲和性。在胸腺、肺也有较高的分布。正常小鼠多次给药时,发现血液及各组织的放射性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显示药物有一定的蓄积作用。 正常小鼠一次给药后的放射性排出情况,24小时自粪及尿的放射性总排出率为45.1%,其中粪为30.3%,尿为14.8%,尿在半小时已有较高的放射性排出,说明药物开始自尿排泄时间较早,粪便排量约为尿液排量的2倍。 7.(3)H-马蔺子甲素在小鼠体内的代谢:以(3)H-马蔺子甲素给宫颈癌U(14)小鼠口服后收集尿液考察其代谢情况,结果证明,于尿液中无(3)H-马蔺子甲素的原型排出,尿液的蒸馏液中检出明显放射性,说明(3)H-马蔺子甲素在体内有部分(3)H-被交换脱落入水。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