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硝

  • 音译名: 塞叉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火硝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塞叉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火硝为硝酸盐类钠钾石族矿物钾硝石。由含氮的有机物分解出硝酸与土壤中钾质化合而成。
  • 出处: /
  • 功效: 消癥瘕。治石淋、石痞瘤、虫病、不消化症。
  • 主治: /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Nitum.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产于污秽之地,常覆于地表面,墙角或岩石表面。在石灰岩、盐沼地带及沙漠区域亦多见。主产于西藏、青海、贵州、山东、湖南、湖北,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1)该药在农业上用做肥料,工业上可制炸药,或做化剂。 (2)在矿区寻找火硝可用以下方法: ①将土撒于燃烧着的玉米秆上,如有火星出现,即证明该土中有火硝,将此土刮去表层约0.3cm厚,就为制火硝的原料。 ②口尝带甘、涩味又粘舌的含硝多,如带涩味则含卤和矾,多次之;或加水搅拌匀,用草纸放入使湿,取出烘干,火烧,如纸灰白色的则硝多,灰色则少。
  • 采收加工: 天然产品挖出后,除去杂石、泥沙,敲碎或研细入药。
  • 炮制方法: 水制火硝:将净火硝加水与10%的莱菔同煮,过滤,浓缩后,静置,待其结晶即成。火制火硝:将净火硝放入锅内,微火炒成洁白色。炒对不可离人,以防火患。古人以火硝溶解于水,过滤,除去泥土杂物,置锅中熬煮,到一定时先析出盐,除去盐后。继续熬煮,使火硝达到饱和,放冷,析出火硝的结晶。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属斜方晶系。天然品为皮壳状、束丝状、针状及毛发状的集合体。人工制成者呈假立方系之柱状结晶,与文石的形状颇相似。浅灰、白色或无色。条纹白色,微透明,玻璃光泽,性脆。硬度2,密度2.1~2.2,置空气中不变化。无臭气、味苦且凉。以白色、无色透明的结晶或白色结晶状粉末、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易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100ml水中0℃时溶13g;20℃时溶32g;100℃时溶246g。微溶于乙醇。(1)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并显盐及硝酸盐的特殊反应。 (2)本品燃烧之则熔融,旋转不已。产生紫色火焰喷射状(盐),并发出爆炸声。而芒硝的火焰呈黄色(盐),可区别之。 (3)本品遇氯化钡溶液,不产生沉淀。而芒硝则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可区别之。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在血液中由于等离子的渗透压作用,可携带大量水分通过肾小球,而产生利尿作用。 2.泻下作用:在肠中能保留水分,刺激肠粘膜,发生泻下作用。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