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蒙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金箔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尼斯莫勒-阿拉塔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蒙药手册》
-
药材来源:
为用自然金(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强身,解毒。
-
主治:
主治年迈虚劳,体弱,珍宝中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自然金 Native Gold 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但很少见,常见者为颗粒状或树枝状集合体。颜色金黄。条痕为光亮的金黄色,具极强的金属光泽。不透明。锯齿状断口,无解理。硬度2.5~3。相对密度15.6~18.9(纯金为19.3)。富强延展性。有高度的传热及导电性。不溶于酸,能溶于王水。在空气中极稳定。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自然金通常分为脉金(山金)和沙金两种,脉金产于石英脉中,沙金产于冲积沙层中。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呈薄衣状,通常夹于纸层中,面积大小不等;或直径为3~5cm的圆形薄衣,或为长2cm,宽1cm的长方形薄衣,也有的为8cm2正方形的薄衣,亮金黄色。质菲薄,易漂浮。无气、无味。
以色亮黄、质菲薄、易漂浮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取一小片置镜下观察:为黄色、棕黄色的叉角状块,交互相嵌,微透明,有的凸凹不平,微有金属光泽,空洞处呈叉角状裂缝。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1)取一张金箔,溶于5ml王水(盐酸与硝酸之比为3:1)中,溶解后,立即成为鲜黄色透明液体。(检查金)
(2)取本品少量,加王水,溶解后,溶液加热浓缩成稠厚液,再用水冲淡,加氯化亚锡试液,溶液变为紫色,并有紫色沉淀。(检查金)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涩,性凉。有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载:“藏语称黄金为‘斯勒伯热莫’,其中,有产于沙土、发红亮、色黄的……还有熔炼矿石加工制成的金。”《无误蒙药鉴》称:“黄金存于矿石和破土中,由于地方习惯(藏语地区),颜色甚黄者称‘斯勒伯热莫’,色橙黄、淡黄者质佳。”金箔乃纯金锤成的纸状薄片,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斯日达伯即尼斯莫勒一阿拉塔(金箔)。
-
制剂:
/
-
选方:
治陶赖,赫如虎,苏日亚,浮肿,瘰疬 金箔、银箔、铜灰、铁屑(制)、珍珠(制)、青金石(制)、珊瑚(制)、松石(制)、海螺炭、贝齿炭、寒水石(制)、五灵脂、黄精、天门冬、熊胆、芥子、大黄各等量。制成水丸。每次2~3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汇编》十六味金箔丸)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主含单质金(Au),常含杂质银(Ag)[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1)刘玉琴.矿物药.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