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花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鹧鸪花的概览。鹧鸪花又名叫沙短,归类于傣药,为楝科植物鹧鸪花的根,可调理四塔,养心安神,补土健胃,涩肠止泻。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鹧鸪花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叫沙短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richilia connaroides ( Wight et Arn. )Bentv. f. glabra Bentv.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鹧鸪花 Trichilla connarides(Wight etArn.)Bentv.f.glabra Bentv. 小乔木或灌木。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纵裂;小枝深褐色或带黑色,无毛。小叶、树皮和种子有苦味物质。叶长25~36 cm,有小叶 3~4对,总轴被毛,具棱角;小叶片膜质,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钝圆,叶背尤毛;小叶柄顶端具关节,长4~16(~20)mm。聚伞状花序,平顶状,疏至密,腋生,具长柄,短于或长于叶,被毛;苞片小,早落;花小,白色至淡黄色,长3~4 mm,萼 4~5裂,裂片圆形至钝三角形,无毛或略被柔毛;花瓣长圆形,宽 0.5~1mm,锐尖;雄蕊管被微柔毛或无毛,花丝长短交互,长0.5~1.5 mrn,内面被刚毛;子房无柄,无毛,埋于肉质环状花盘中,花柱约与雄蕊管平齐。蒴果近球形,有时有尖突,径为0.8~1.5(~2.5)cm,外果皮红色、黄红色,肉质,干时革质,褐色。种子1枚,卵球形,几完全为极薄的白色(干时变淡褐色)假种皮包被。种皮干时暗褐色,薄而发皱。花期4~6月和10~11月,果5月和11月成熟。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 2 100~4 200 m的旷野路边、山间林下。广西、贵州、云南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