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壳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龟壳的概览。龟壳又名翁倒罕,归类于傣药,为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可滋补水土,清火解毒,益气固脱。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龟壳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翁倒罕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龟壳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翁倒罕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滋补水土,清火解毒,益气固脱。
- 主治: 主治“哦贺来,说想今旱”(多汗症,口干舌燥),“斤档斤匹,呢埋”(食物中毒,发热),“混趟”(子宫脱垂),“拢旧短囡”(小腹坠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hinemys reevesii (Gray)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乌龟 Chinemys reevesii(Gray)又名:龟《周礼》,水龟《尔雅》。 体呈扁圆形,腹背均有坚硬的甲,甲长约12 cm,宽约8.5 cm,高约 5.5 cm。头形略方,头部光滑,后端具小鳞,鼓膜明显。吻端尖圆,颌无齿而形成角质喙;颈能伸缩。甲由真皮形成的骨板组成,骨板外被鳞甲,亦称角板;背面鳞甲棕褐色,顶鳞甲后端宽于前端;中央为5枚脊鳞甲,两侧各有4枚肋鳞甲,缘鳞甲每侧11枚,肛鳞甲2枚。腹面鳞甲12枚,淡黄色,背腹鳞甲在体侧相连。尾短而尖细。四肢较扁平,指、趾间具蹼,后肢第5趾无爪,余皆有爪。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群居,常栖息在川泽湖池中。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陕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捕,捕捉后杀死,取背、腹板,刮净筋肉,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背甲及腹甲由甲桥相连,背甲稍长于腹甲。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前部略窄于后部,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色,前端有颈角板1块,脊背中央有椎角板5块,两侧各有对称肋角板4块,边缘每侧具缘角板11块,尾部具臀角板2块。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色,角板12块,每块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略带血迹或残肉,除净后可见骨板9块,呈锯齿状嵌接。前端钝圆或平截,后端具三角形缺刻,两则均有呈翼状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墙板)。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有苏氨酸(threon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uecine),苯丙氨酸(phenyfalani。),赖氨酸(lysine),甲硫氨酸(methionine)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而氨基酸含量则以甘氨酸( elecine)为最高,还含钠、钾、镁、铁、锌、铝、锰、磷、锶、硅等多种无机元素[1,2]。
- 药理作用: 1.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龟甲煎液灌服,能有效地降低甲亢阴虚大鼠的甲状腺功能。表现为降低血清中T3、T4的含量,使萎缩的甲状腺恢复生长,减慢心率,提高痛阈,降低耗氧量,升高血糖,降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血浆cAMP及血浆黏度,还可减少大鼠的饮水量,增加尿量,使体重增加[1]。 2.对肾上腺功能的影响 龟甲煎剂灌服能降低甲亢型大鼠的肾上腺皮质功能,表现为肾上腺皮质恢复生长;皮质球状带增厚,束状带单位面积细胞数虽减少,但胞体增大,胞浆丰满,肾上腺重量增加,能降低血浆皮质醇及原17一羟类固醇的含量[1]。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给小鼠灌服龟甲胶液,可使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2]。腹腔注射龟甲提取液能促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伪足增多[3]。甲亢型大鼠灌服龟甲煎液可使萎缩的胸腺恢复生长,使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血清中IgG含量增加,提高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1]。 4.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给甲亢型大鼠灌服龟甲胶,可使大鼠血清铜和铜/锌比值明显下降[4]。 5.对子宫的作用 龟甲煎液对大鼠、豚鼠、家兔和人的离休子宫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龟甲煎液灌胃,对家兔在体子宫也显示兴奋作用[5]。 6.延缓衰老作用 龟甲提取液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第35代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表明对细胞具有延缓衰老作用[3]。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