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花

  • 音译名: 叫哈蒿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弯管花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叫哈蒿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西双版纳》
  • 药材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弯管花的根。傣语“叫”即解毒之意,“哈”指根,“蒿”指白色傣医认为该药具有很强的解毒作用,用于治疗产后因饮食不洁(节)等而致的疾病。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调补四塔,解毒。
  • 主治: 主治“割鲁了多温多约”(产后体弱多病),“割鲁了冒米喃农”(产后乳汁不下,缺乳),“割鲁了勤约”(产后气血虚),“拢匹勒”(产后诸疾)。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hassalia curviflora Thw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弯管花 Chasalia curviflora Thw. 直立小灌木,高1~2m,无毛。叶对生,膜质,长圆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0~20cm,宽2.5~7cm;叶柄柔弱,长1~4cm;托叶宽卵形或三角形,长约4mm,全缘或2裂,基部合生。花序顶生,长3~7cm,为伞房花序式排列的聚伞花序,有披针形的苞片;花5数,长15~17mm,直径约2mm,近无梗,萼简倒卵形,裂片极小;花冠微红色,花冠筒延长而弯曲,裂片肿胀,具浅槽向内弯。果近肉质,扁球形,直径6~7mm,平滑或具浅槽,紫黑色。花期春末夏初。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00~1700m的热带森林潮湿处。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的思茅、红河、蒙自和西双版纳地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取报,洗净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微甜,气臭,性温。入四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熊汤,10~15g;或磨汁。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割鲁了多温多约”弯管花根15g,火烧后水煎内服。(景洪市傣医波波经验方)。 2.治“割鲁了冒米喃农”,“勒约”弯管花根15g,臭茉莉根10g。煎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3,治“拢匹勒”弯管花根10g,扇叶线蕨10g。煎服。(勐海县傣医岩吨囡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