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蓼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傣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水蓼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非喃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药材来源:
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
主治:
主治“拢沙龙接火,拢沙龙接喉”(咽喉肿痛,牙痛),“拢达儿”(腮腺、颌下淋巴结肿痛),“鲁旺鲁短”(小儿腹泻),“缅滇贺,缅白贺”(蜂螫,毒虫咬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olygonum hydropiper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L. 一年生草小,高20~80cm。直立或下部伏地;茎红紫色,无毛,节膨大,且具须根。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9cm,宽5~15mm,网端渐尖,均有腺点,无毛或在叶脉、叶绿处有小刺毛;托叶鞘膜质,筒状,有短缘毛;叶柄短。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细长,下部间断;包片钟形,疏生睫毛或无毛;花具细花硬而伸出苞片外,间有1~2朵花包在膨胀的托鞘内;花被4~5裂,裂片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或淡红色,有腺状小点;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长2~2.5mm,表面有小点,黑色,无光泽,包含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90~2500m的田边、溪边、水塘边草丛中。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河南、陕西、甘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或用鲜品。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须状,表面灰棕色或紫褐色。茎圆柱形,有分枝,长20~80cm,直径约至2m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棱线,节膨大。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完整者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5~15m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棕褐色,下面褐绿色,有棕黑色斑点及细小半透明的腺点;托叶鞘筒状,长0.8~1.1cm,紫褐色,缘毛长1~3mm。稳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10cm,花淡绿色,花被5裂,具腺点。气微,味辛辣。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微麻,性平。入水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10~20g;或开水泡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沙龙接火,拢沙龙接喉”,“拢达儿”水蓼根10g,香寥根15g,四棱豆根30g。煎服或开水泡服。(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2.治“鲁旺鲁短”水蓼根10g。煎汤内服。(景洪市傣医波岩应验方)
3.治“缅滇贺,缅白贺”水蓼鲜叶适量。捣烂,包敷患处。(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水蓼全草含水蓼二醛(polygodial tadeonal),异水蓼二醛,密叶辛木素(confertifolin),水蓼酮(Poly-gonone)[1,2],水蓼素一7一甲醇(persicarin-7-methylether)[3],水蓼素(Persicarin),槲皮素(quercetin),槲皮苷(quercitrin),槲皮黄苷(uercimeritrin),金丝挑苷(hyperoside)[4,5],阿魏酸(ferulicacid),芥子酸(sinapic。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木犀草酸(melilotic acid),香豆酸(coumaricacid)等[6]。
叶还含异水蓼醇醛(isopolygonal),水蓼醛酸(polygonicacid),11一乙氧基栓皮内酯(l1-ethoxycinnamolide),11一羟基密叶辛木素(valdiviolide)等[7],含花白苷(leucoanthocyanin)[8],各种硫酸酯如槲皮素一3一硫酸酯(quercetin-3-sulphate)[9]及3'一甲基槲皮素(3’-methylquercetin)和 7,4’一二甲基槲皮素(7,4’-dimeth-qlquercetin)[10]。
-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 水蓼叶有较弱的止血作用。所含的苷类成分能加速血液凝固,还能加强子宫的收缩[1]。
2.抗炎作用 本品对巴豆油所致大鼠急性炎症有抗炎作用[2]。
3.抗癌作用 所含水蓼二醛等对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EB)活化有显著抑制作用[3]。
4.抗氧化作用 叶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作用[4]。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