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肠树

  • 音译名: 锅拢良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腊肠树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锅拢良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豆科植物腊肠树的果实、根、枝、叶和根皮。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利水化石,消肿止痛,除风通血。
  • 主治: 主治“拢胖腊里”(便秘),“拢牛”(小便热涩疼痛),“拢牛哈占波”(小便热涩疼痛,尿路结石),“拢沙龙接火”(咽喉肿痛),“说凤令兰”(口舌生疮),“先哈满”(无名肿毒),“贺接,拢贺冒贺办”(头痛,头昏目眩)。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assia fistul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腊肠树 Cassia fistula L. 落叶小乔木或中等乔木,高可达15m。树皮幼时平滑,绿灰色,老则粗糙,灰棕色。偶数羽状复叶,长25~40cm,互生,小叶4~8对,薄革质,对生,卵状或卵状椭圆形,长5~12.5cm,宽3.5~7.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上面淡绿色,近无毛,下面谈白色而被丝状茸毛,脉明显。花鲜黄色,总状花序胞生下垂,长30~50cm,苞片早落,小花梗长4~6cm,开展;萼片5,长卵形,长6~8mm,光滑,早落;花冠直径约4cm,花瓣5,大小近相等,倒卵形,长18~25mm,具短爪及脉纹;雄蕊10,其中3枚具长而弯曲的花丝,4枚短而直,具扩大的花药,其余3枚很小,不育;雌蕊1,花柱内弯,柱头顶生,截形。荚果圆柱形,长30~60cm,直径2~2.5cm,成熟后暗褐色,不开裂,下垂,近于笔直,表面平滑而有不明显浅槽,具多数水平方向的隔膜,各有种子1粒。花期5~8月,果期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500~1600m的村边或低山坡上。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成熟果实晒干备用;根皮、根、茎、叶随用随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荚果圆柱形,长30~60cm,直径1.5~2cm,顶端尖,基部有时具木质状的果柄;表面暗褐色,平滑而带光泽,腹缝、背缝明显。果皮薄,硬而水质状,内有多数横隔,每隔种子1粒,具长而暗色的珠柄,附着于腹缝。种子扁卵圆形,长约8mm,宽6mm,厚4mm,赤褐色,光滑而质坚。有特异臭,味甜而微酸。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凉。入风、水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枝、叶、根皮各10~30g;果仁l~2粒嚼服;或磨水服。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胖腊里”腊肠树果仁1~2粒,嚼服,或磨于水中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2.治“拢牛”腊肠树根皮30g。煎服。 3.治“拢牛哈占波”腊肠树根30g,煎汤加少许蜂蜜内服。(2、3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4.治“拢沙龙接火”,“说凤令兰”,“先哈满”,“拢胖腊里”腊肠树根皮20g,黑心树心20g,桃树心材10g。煎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5.治“贺接,拢贺冒贺办”腊肠树叶10g。煎汤,送服万应小药丸(雅西里门囡)3丸。(景洪市傣医康郎仑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果皮含黄酮(flavonoids),蒽醌(anthraquino-nes),色酮(chromones),生物碱(alkalolds),甾醇(sterols),三萜(triterPenes),半干的种子油含大量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acid),蜡(waxes)及烃类[1]。果肉含芦荟大黄素苷(barba-loin)[2],精氨酸(arginine),亮氨酸(leucine),谷氨酸(glutamicacid)等多种氨基酸[3]。荚果含番泻苷(sennoside)[4]。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