蒟蒻薯

  • 音译名: 咪火哇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蒟蒻薯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咪火哇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西双版纳)
  • 药材来源: 为蒟蒻科植物箭根薯的根茎和叶。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止咳化痰,消肿止痛,排脓生肌。
  • 主治: 主治“兵哇皇唉,拢沙龙接火”(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兵洞飞暖龙”(疔疮痛疖脓肿),“拢达儿”(腮腺、颌下淋巴结肿痛),“农杆农暖”(乳房胀痛),“拢短旧,谢短”(腹扭痛,刺痛),“斤档斤匹”(食物中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acca chantrieri Andre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箭根薯 Tacca chantrieri Andre 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粗大,具环节,着生多数须根。叶基生,柄长达40cm,基都肉质扩展成鞘状抱茎;叶片长椭圆形,长20~50cm,宽10~2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主脉粗壮于叶背凸出,侧脉羽状平行斜举,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无毛。花葶从叶丛中抽出,数花簇生,排成伞形花序状,常下垂;花两性,辐射对称;苞片总苞状,内轮苞片线形下垂,长达5cm;花被管短,6裂,白色。浆果卵形,具6棱,熟后紫黑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00~1300m的林下阴湿处。分布于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入水、风塔。
  • 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泡服,10~15g;或根适量,用水磨汁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或根适量,用水磨汁擦。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兵哇皇唉,拢沙龙接火”蒟蒻薯根15g,切片,开水泡,当茶频饮。 2.治“兵洞飞暖龙”,“拢达儿”,“农杆农暖”蒟蒻薯根适量,磨取汁外擦患处。(1、2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拢达儿”蒟蒻薯鲜叶适量,捣烂包敷患处。(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 4.治“拢短旧,谢短”,“斤档斤匹”蒟蒻薯根适量,磨汁内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茎含甾体皂苷;薯蓣皂苷元一3一β-Oα-L一呲喃鼠李糖基一(1→2)-[O-α-L一吡喃鼠李糖基一(1→3)]-O-β-D-毗喃葡萄糖苷{diosgenin-3一β-O-α-L-rhamnopyranosyl-(l→2)[O-α-L-rhamnopyranosyl-(l→3)-()一β-D-glucopyranoside},还含豆甾醇(stigmasterol),胡萝卜苷(daucosterin)[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