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漆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傣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藤漆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檬禾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藤漆的全株或根。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热解毒,止咳,消肿止痛,除风止痒。
-
主治:
主治“唉”(咳嗽),“拢蒙沙喉”(风湿热痹证,肢体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接腰”(腰痛),“埋蒙罕贺”(漆树过敏)。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egia nitida Colebr.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藤漆 Pegia nitida Colebr· 攀缘状木质藤本。小枝紫褐色,具条纹,密被黄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 20~40 cm,叶轴和叶柄圆柱形,密被黄色绒毛,有小叶4~7对;小叶对生,膜质至薄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1cm,宽2~4.5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或近心形,上半部常具钝齿,稀全缘或全部具齿,叶面干后常带褐色,除中脉上密被黄色微柔毛外,其余疏被毛或近无毛,具白色细小乳突体,叶背通常沿中脉、侧脉和细脉上疏被黄色平伙柔毛,脉肢被黄色簇毛,侧脉6~8对,两面突起,网脉在叶背明显突起;小叶柄短,长2~3mm.密被黄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比叶长,密被黄色绒毛,分枝疏散,最下部分枝长10~15cm;花小,白色;小苞片钻形,长约1mm,被柔毛;花柄纤细,长约1.5mm;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长卵形,先端急尖;雄蕊10,花丝钻形,花药小,卵圆形;花盘10裂,子房卵圆形,径约 1mm,花柱 5.分离,侧生,近圆锥形,长约0.5 mm。核果椭圆形,偏斜,略扁压,长约10mm,宽约8mm,成熟时黑色,中果皮肉质,为红色胶状黏液所充满,内果皮壳质,薄;种子1,长圆形,压扁,长约8mm,宽约4m。。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 200~1700 m的沟谷林中。分布于广西、贵州和云南地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用鲜品,随用随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微酸,性温。入风、水塔。
-
用法用量:
内服:泡水,根 3节(l5~20 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或煎水洗。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唉”藤漆根 20 g,用冷开水泡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2.治“拢蒙沙喉”,“接腰”藤漆、山乌龟、鸭嘴花鲜品各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包敷患处。(景洪市傣医刀新民验方)
3.治“埋蒙罕贺”藤漆适量,煎汤外洗。(景洪市傣医康郎仑验方)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