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黄丹的概览。黄丹又名里尺,归类于藏药,本品为氧化物类块黑铅矿族矿物黄丹亦称铅丹,可排脓去腐,能清肌肉与血脉热,体虚者忌眼。久服或外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慢性铅中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黄丹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里尺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黄丹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里尺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本品为氧化物类块黑铅矿族矿物黄丹亦称铅丹。
- 出处: /
- 功效: 排脓去腐,能清肌肉与血脉热,体虚者忌眼。久服或外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慢性铅中毒。
- 主治: 用于疖痈疮疡,清肌热、脉热。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Lithargyrum.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产于多金属铅矿床的氧化带中,常与方铅矿、异极矿伴生。也有人工制品,为黑铅制炼而成的铅化合物。产于西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广东、福建、湖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
- 炮制方法: 人工制品系金属铅在加热过程中被氧化而成。制法如下: (1)将金属铅加工成小块,置于铁锅中,以火加热,并以铁铲不断翻动,利用空气中的氧,使铅充分氧化,即得二氧化铅及部分三氧化铅。 (2)将块状的二氧化铅放于石臼中,捣碎研末,倒入缸中,加入清水,不断搅拌,漂洗,将粗细分开,反复多次,即可全部制成细粉。取细粉,倒入铁锅内,继续加热,不断翻动,使之继续氧化,则有大部分三氧化二铅产生,并伴有少量的四氧化三铅。 (3)取出的块状三氧化二铅,如上法处理即得细粉,放在锅内继续加热,不断翻动,使之继续氧化,即得黄丹(四氧化三铅)。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属四方晶系。呈粉末状及鳞片状。呈橙红色或红色,光泽暗淡,不透明,质重,用手指搓柔,先有砂性触及,后感觉油腻,能使手指染成橙黄色。有金属性辛味。硬度2,密度8~9,熔度1.0~1.5。易熔成玻璃状物。以橙红、细腻光滑、无粗粒、见水不成疙瘩者为佳。以天然品为优,人造品次之。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1)本品不溶于水和乙醇,能溶于硝酸。 (2)取本品炽灼之,能放出氧气,一部分被还原成氧化铅。 530~550℃ 2PB(3)O(4)-- →6PbO十0(2)↑ △ (3)取本品少许,置试管中,加入热盐酸后,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放出氯气。 Pb(3)O(4)+8HCl→3PbC1(2)↓十4H(2)O↑+Cl(2)↑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涩、咸,性寒,有毒。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 考证: 据《晶珠本草》记述:黄丹去腐,生肌,清肌热、脉热。产于印度、汉地、尼泊尔等地,种类很多,色较红者佳。色深红,味咸,木屑色者,系汉地人工制品,质量较次。尼泊尔从铅提取者最驰名,可作颜料,日久变为黑色者质劣。印度、汉地、尼泊尔所产天然品颜色鲜艳,混有砂粒,用胶水稀释过滤后,着层厚者佳。不粘附者含砂量大。口含无味者佳。 所谓着层厚薄,是干粉粘附在无油的刀针等热铁上,粘附厚者谓着层厚。鉴别天然品与人工制品时,可用胶水涂一窄道,撒上黄丹,晚上天黑时,在远处看去,见黑色为人工制品,见灰色荧光者为天然品。
- 制剂: /
- 选方: 方一:人胆、熊胆、鱼胆等各种胆,红花、木贼、打箭菊、黄丹等熬制成速火剂,可治脏器中伤流血。 方二:以熊胆、黄丹、贝齿灰、白糖共研为散。以速火剂送下,治中伤五脏出血之症。 方三:熊胆、黄丹共研,撒于伤口,并进行灸治。可清除创伤生肌不规。 方四:黄丹、木贼、黄花獐牙菜、尼泊尔紫堇、熊胆等。共研为散,撒入创口,一日后洗去。可治脏器创伤形成腐蚀难愈之疮者。 方五:冰片、灯花、沉香、黄丹、朱砂、獐牙菜、藏黄连、骨碎补、无茎芥。煎汁稀释小麦酒。可治毒降于肝。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能直接杀灭细菌、寄生虫,并有抑制粘液分泌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