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藏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黄丹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里尺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本品为氧化物类块黑铅矿族矿物黄丹亦称铅丹。
-
出处:
/
-
功效:
排脓去腐,能清肌肉与血脉热,体虚者忌眼。久服或外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慢性铅中毒。
-
主治:
用于疖痈疮疡,清肌热、脉热。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Lithargyrum.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产于多金属铅矿床的氧化带中,常与方铅矿、异极矿伴生。也有人工制品,为黑铅制炼而成的铅化合物。产于西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广东、福建、湖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
-
炮制方法:
人工制品系金属铅在加热过程中被氧化而成。制法如下:
(1)将金属铅加工成小块,置于铁锅中,以火加热,并以铁铲不断翻动,利用空气中的氧,使铅充分氧化,即得二氧化铅及部分三氧化铅。
(2)将块状的二氧化铅放于石臼中,捣碎研末,倒入缸中,加入清水,不断搅拌,漂洗,将粗细分开,反复多次,即可全部制成细粉。取细粉,倒入铁锅内,继续加热,不断翻动,使之继续氧化,则有大部分三氧化二铅产生,并伴有少量的四氧化三铅。
(3)取出的块状三氧化二铅,如上法处理即得细粉,放在锅内继续加热,不断翻动,使之继续氧化,即得黄丹(四氧化三铅)。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属四方晶系。呈粉末状及鳞片状。呈橙红色或红色,光泽暗淡,不透明,质重,用手指搓柔,先有砂性触及,后感觉油腻,能使手指染成橙黄色。有金属性辛味。硬度2,密度8~9,熔度1.0~1.5。易熔成玻璃状物。以橙红、细腻光滑、无粗粒、见水不成疙瘩者为佳。以天然品为优,人造品次之。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1)本品不溶于水和乙醇,能溶于硝酸。
(2)取本品炽灼之,能放出氧气,一部分被还原成氧化铅。
530~550℃
2PB(3)O(4)-- →6PbO十0(2)↑
△
(3)取本品少许,置试管中,加入热盐酸后,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放出氯气。
Pb(3)O(4)+8HCl→3PbC1(2)↓十4H(2)O↑+Cl(2)↑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涩、咸,性寒,有毒。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
考证:
据《晶珠本草》记述:黄丹去腐,生肌,清肌热、脉热。产于印度、汉地、尼泊尔等地,种类很多,色较红者佳。色深红,味咸,木屑色者,系汉地人工制品,质量较次。尼泊尔从铅提取者最驰名,可作颜料,日久变为黑色者质劣。印度、汉地、尼泊尔所产天然品颜色鲜艳,混有砂粒,用胶水稀释过滤后,着层厚者佳。不粘附者含砂量大。口含无味者佳。
所谓着层厚薄,是干粉粘附在无油的刀针等热铁上,粘附厚者谓着层厚。鉴别天然品与人工制品时,可用胶水涂一窄道,撒上黄丹,晚上天黑时,在远处看去,见黑色为人工制品,见灰色荧光者为天然品。
-
制剂:
/
-
选方:
方一:人胆、熊胆、鱼胆等各种胆,红花、木贼、打箭菊、黄丹等熬制成速火剂,可治脏器中伤流血。
方二:以熊胆、黄丹、贝齿灰、白糖共研为散。以速火剂送下,治中伤五脏出血之症。
方三:熊胆、黄丹共研,撒于伤口,并进行灸治。可清除创伤生肌不规。
方四:黄丹、木贼、黄花獐牙菜、尼泊尔紫堇、熊胆等。共研为散,撒入创口,一日后洗去。可治脏器创伤形成腐蚀难愈之疮者。
方五:冰片、灯花、沉香、黄丹、朱砂、獐牙菜、藏黄连、骨碎补、无茎芥。煎汁稀释小麦酒。可治毒降于肝。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能直接杀灭细菌、寄生虫,并有抑制粘液分泌的作用。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