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说明书

【饮片名称】

白芍《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Baishao

拉丁名
PAEONIAE RADIX ALBA

异名
白芍药《本草经集注》;
芍药《安期生服炼法》。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切薄片。本品气微,味微苦、酸。以质坚实、类白色、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清炒用或酒炙用。

【药性】

性味
苦、酸,微寒。

归经
归肝、脾经。

【功效】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临床应用】

1.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
本品味酸,主入肝经,偏益肝之阴血。用治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中漏下等,常与熟地黄当归川芎同用,如四物汤(《和剂局方》);若血虚有热,月经不调,可配伍黄芩黄柏续断等,如保阴煎(《景岳全书》);若崩漏下血,可与阿胶艾叶等养血、止血药同用。
2.自汗,盗汗
本品有敛阴止汗之功。若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可配伍温经通阳的桂枝,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伤寒论》);用治虚劳自汗不止,常配伍黄芪白术等;若阴虚盗汗,可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同用。
3.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常配伍当归柴胡补血、疏肝药,如逍遥散(《和剂局方》);本品也可调肝理脾,柔肝止痛,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可与白术防风陈皮同用,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若治疗痢疾腹痛,可与木香黄连等清热燥湿、理气药同用,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若治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常配伍甘草以缓急止痛,如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4.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本品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肝阳上亢之常用药,常配伍牛膝、代赭石龙骨等,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6~15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入丸、散。大剂量可用15~30g。

【注意事项】

1.不宜与藜芦同用。
2.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

【鉴别用药】

1.生白芍、炒白芍与酒白芍
三者为白芍的不同炮制品种。生白芍擅长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头痛眩晕以及自汗、盗汗等。炒白芍性稍缓,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用于血虚萎黄,腹痛,四肢挛痛,自汗盗汗等。酒白芍酸寒之性降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用于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
2.白芍赤芍
赤芍白芍,一类二种,《神农本草经》通称芍药,粱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首言赤、白两种,并指出白者质优,赤者功异。两者虽均性微寒,但效用迥异。白芍味酸苦归肝脾经,为养血敛阴、平肝止痛之品,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敛汗,尤宜于阴血亏虚肝旺者,既善治血虚肝旺之头晕目眩,肝郁胁痛,又善治血虚萎黄,四肢或脘腹挛急疼痛以及血虚月经不调、痛经等,还治阴虚盗汗。赤芍味苦归肝经,为清凉行散之品,功善清热凉血,化瘀止痛,尤宜于血热血瘀者,既善治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肝郁化火之胁肋疼痛,又善治热入营血、血热斑疹吐衄、瘀血经闭、痛经、跌打损伤及火毒疮疡。
3.白芍石决明
两药均归肝经,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然白芍酸收敛补,有补血敛阴,调经止痛之效,既可用治肝脾血虚之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乏力,又可治月经不调,崩漏经多,经行腹痛;白芍补血敛阴而止汗,为止汗之佳品,故适用于营卫不和之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不止;白芍又有补肝血,敛肝阴,有补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既治血虚肝旺,气郁胁痛,肝脾不和,腹部挛急作痛或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四肢挛急作痛,又治脾虚肝实,腹痛泄泻,及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而石决明咸寒入肝经,又可清泄肝火,滋补肝阴而有明目退翳之效,为治目疾的要药,无论虚证、实证均可配用。

【化学成分】

主要含单萜类成分: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芍药苷元酮,没食子芍药苷,芍药内酯A、B、C;甾醇类成分:β-谷甾醇;鞣质类成分:1,2,3,6-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没食子酸,右旋儿茶素;酚类成分:丹皮酚。《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1.6%,饮片不得少于1.2%。

【药理作用】

本品总皂苷有抗肾损伤、抗肝损伤、抗脑缺血的作用,水煎剂具有镇静、抗抑郁、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水煎液与总皂苷均有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水煎液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08-109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03-40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45-653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95-1200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198-1203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