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菠萝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树菠萝的概览。树菠萝又名麻蜜,归类于傣药,为桑科植物木菠萝的树体乳汁、幼果和叶,可调补四塔,下乳,明目,消肿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树菠萝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麻蜜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树菠萝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麻蜜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桑科植物木菠萝的树体乳汁、幼果和叶。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调补四塔,下乳,明目,消肿止痛。
- 主治: 主治“割鲁了冒米喃农”(产后乳汁不下,缺乳),“冒夯讲”(视物不清),“兵洞飞暖龙”(疔疮痈疖脓肿),“阻伤”(跌打损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木菠萝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常绿乔木,高8~15m。全株有乳汁。叶互生,厚革质;椭圆形至倒卵形,长7~15cm,先端钝而短尖,基部楔形,全缘,幼枝上的叶有时3裂,两面无毛,上面有光泽,下面略粗糙;叶柄长1~2.5cm;托叶佛焰苞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顶生或腋生,圆柱形,长5~8cm,直径2.5cm,花被2裂,裂片钝,雄蕊1;雌花序圆柱形或长圆形,生于树干上或主枝上的球形花托内。聚花果成熟时长25~60cm,大者重达20kg,外皮有稍作六角形的瘤状突起。花期2~3月,果期6~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长于热带地区。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及云南南部等地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用鲜品,果期随用随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果实含乙酸橙黄胡椒酰胺酯(aurantiamideacetate)[1],环木菠萝烯酮(cvdoartenone),环木菠萝烯酸(cvclo-artenol)[2],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甘露糖(man-nose),D-甘露醇(D-mannitol),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oic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维生素C,胡萝卜素(carotene)[3,4]和钾、钢、钙、镁、铁、锌等金属元素[5]。种仁含环木菠萝烯酮[2],植物凝血素(lectin)[6],异植物凝血毒(isolectin)[7]。 叶含蛋白质,粗纤维,鞣质[8]。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