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菠萝

  • 音译名: 麻蜜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树菠萝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麻蜜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桑科植物木菠萝的树体乳汁、幼果和叶。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调补四塔,下乳,明目,消肿止痛。
  • 主治: 主治“割鲁了冒米喃农”(产后乳汁不下,缺乳),“冒夯讲”(视物不清),“兵洞飞暖龙”(疔疮痈疖脓肿),“阻伤”(跌打损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木菠萝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常绿乔木,高8~15m。全株有乳汁。叶互生,厚革质;椭圆形至倒卵形,长7~15cm,先端钝而短尖,基部楔形,全缘,幼枝上的叶有时3裂,两面无毛,上面有光泽,下面略粗糙;叶柄长1~2.5cm;托叶佛焰苞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顶生或腋生,圆柱形,长5~8cm,直径2.5cm,花被2裂,裂片钝,雄蕊1;雌花序圆柱形或长圆形,生于树干上或主枝上的球形花托内。聚花果成熟时长25~60cm,大者重达20kg,外皮有稍作六角形的瘤状突起。花期2~3月,果期6~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长于热带地区。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及云南南部等地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用鲜品,果期随用随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果:味甜,幼果微涩,性温;树汁:味涩,性平。入风、土、水塔。
  • 用法用量: 内服:幼果30~50g,炖汤。外用:鲜嫩叶适量,煎煮熏蒸;或取树汁适量,擦患处。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割鲁了冒米喃农”树菠萝幼果50g,去皮切碎与鸡肉煮食。或嫩叶30g,切碎与猪肉炖食。 2.治“冒夯讲”树菠萝嫩叶30g,马鞭草20g,野甘草10g。煎煮后熏蒸双眼。(1、2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兵洞飞暖龙”,“阻伤”树菠萝树汁适量,外擦患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果实含乙酸橙胡椒酰胺酯(aurantiamideacetate)[1],环木菠萝烯酮(cvdoartenone),环木菠萝烯酸(cvclo-artenol)[2],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甘露糖(man-nose),D-甘露醇(D-mannitol),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oic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维生素C,胡萝卜素(carotene)[3,4]和、钢、属元素[5]。种仁含环木菠萝烯酮[2],植物凝血素(lectin)[6],异植物凝血毒(isolectin)[7]。 叶含蛋白质,粗纤维,鞣质[8]。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