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嘎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藏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榜嘎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榜阿嘎保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甘草乌头(唐古特乌头)和船盔乌头的全草。
-
出处:
/
-
功效:
清热解毒。
-
主治:
内服,治瘟病时疫、赤巴之热;外用,洗涤蛇蝎咬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1.Aconitum tanguticum (Maxim.)Stapf.;2.A.naviculare (Brichl)Stapf.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甘青乌头:多年生直立草本,高8~30cm。块根纺锤形,子根3~7个,纺锤形或圆锥形,长2~3cm,直径2~4mm,黑褐色,下部有延长的细根,长4~7cm,黄褐色至黑褐色。茎单一,被稀疏反曲的短柔毛或几无毛,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7~9枚,叶片圆形至圆肾形,长2~3cm,宽3~5cm,3深裂至中部或中部之下,中央裂片扇状倒卵形,先端2浅裂,裂片顶端卵圆形,深裂片相互覆盖,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掌状脉3~5条;柄长4~7cm,半圆形,基部具鞘;茎生叶2~3(~4)片,较小,稀疏排列,叶柄较短。总状花序顶生,具3~5片;轴和花梗多少被反卷的短柔毛;苞片线形,有时最下部的苞片3裂;下部花梗长2~4cm,向上渐短;小苞片生于花梗上部或与花邻接,卵形至宽线形;萼片蓝紫色,偶有淡绿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盔形,宽6~8mm,下缘稍凹或近直,长1.4~2.2cm,侧萼片长1.1~2.1cm,下萼片宽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花瓣2枚,极小,长1.0~1.5mm,唇不明显,微凹,矩短;雄蕊多数,花丝极短,扁压,长2~3mm,上部被微柔毛,全缘,花药长卵圆形,黑色;子房上位,心皮5,无毛,花柱细长,柱头膨大,藏于上萼内。蓇葖果长约1cm。种子倒卵形,长2~2.5mm,具3纵棱,沿棱有狭翅。花期7~8月,果期8~10月。
2.船盔乌头: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块根纺锤形或纺锤状圆锥形,长2~4cm,直径3~4mm,表皮褐色和黑褐色,子根2~3个,纺锤形。茎单一,直立不分枝,上部被稀疏短柔毛,下部无毛。基生叶密集,常8~13枚,叶片肾状圆形,长1.5~3.5cm,宽1.7~3.8cm,掌状5深裂,裂片再2~3浅裂,基部阔心形,上面深绿色,微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叶柄长3~15cm,基部鞘状,抱茎;茎生叶1~3,渐变小,且下部者无柄,呈指状5深裂。总状花序2~4朵花,顶生或腋生;轴及花梗被反曲的短柔毛,花梗长3~5cm,小苞片生花梗近顶部处,线形,长6~7mm;萼片5,蓝绿色至紫蓝色,上萼片船状,下缘长1.5~2cm,腹面无毛,背面被短柔毛,侧萼片和下萼片两面均被短柔毛;花瓣2,几无毛,长2~3mm,距稍弯向前,长2mm左右;雄蕊多数,长约7.5mm,心皮5,长约6.5mm,子房被短毛。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甘青乌头:生于海拔3200~4800m的高山草甸或沼泽地。
2.船盔乌头:生于海拔3200~5000m的高山草地、高山碎石带、灌丛或河滩上。1.甘青乌头: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陕西秦岭也有分布。
2.船盔乌头:产于西藏;此外,印度北部、不丹也有。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开花盛期采挖,洗净泥土,除净枯叶,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块根细小,呈纺锤形或圆锥形,母根上部有2~3个子根着生痕迹,子根顶端有一个偏斜的疤痕;大小不一,长2~3cm,直径3~4mm,表皮黄褐色至黑褐色,断面类白色。茎圆柱状,皱缩,长短不等,常见10~30cm,直径2~5mm,表皮灰绿色至暗绿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片皱缩卷曲,完整叶片肾圆形、椭圆形,掌状深裂,裂片2~3浅裂。总状花序梗和小花梗被短柔毛;花萼5,紫色或蓝紫色。气微,味甘。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1.甘青乌头茎(直径5mm)横切面:表皮1 列,细胞外壁增厚,皮层组织中多裂隙。中柱数列细胞和束间细胞的壁厚化,并连成环。维管束帽木化纤维的壁增厚,12~13个外韧型维管束排成1环,韧皮部宽。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多数个成群。髓多为空腔。
2.甘青乌头叶横切面:叶柄半圆形。表皮1列,径向壁稍弯曲,6~8个外韧维管束排成1环,结构同于茎。叶片表皮1列,上表皮细胞较大,栅栏组织1 ~2列,外列细胞较长。海绵组织中具气孔。维管束居叶肉中央。
粉末鉴别:甘青乌头粉末棕褐色,味苦。导管少见,具梯纹和螺纹,以梯纹导管为主,径18~32μm,梯形纹孔窄,多2~3行。纤维常碎断,径18~28μm,端壁尖,厚壁稍弯曲,生少数倾斜单纹孔。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苦,凉。
-
用法用量:
常配伍用。一次3~6g。一日3次。
-
考证:
历代藏医药书均有记载。《蓝琉璃》记载:本品“基生叶三、四片,茎叶稍小,或深裂为七、八片,茎小而柔,花白色有蓝红光泽解时疫毒,清胆热。”《晶珠本草》、《味气铁鬘》载:“榜嘎性凉、解毒。”《甘露之滴》载:“榜嘎性平,解食物中毒,蛇蝎咬伤之毒。”
-
制剂:
/
-
选方:
方一:榜嘎、哇复嘎、洪连、松吉蒂、檀香、长花马先蒿各15g,红花10g,滑石30g,共研细粉。治流行性感冒、肺炎、发烧、上呼吸道感染。一次1~2g,一日2~3次,冲服。
方二:榜嘎13g,莪大夏13g,翼首草19g,藏紫草幼苗24g,角茴香24g,山药10g,红花10g,檀香10g,渣驯10g,安息香17g。共研细粉,再加入麝香细粉2g,牛黄细粉7g,配研混匀。治肺炎、紫斑性天花、脓泡出血性天花、融合性天花、流行性感冒、瘟疫等病。一
次2~3g,一日1~2次。
方三:榜嘎、黑冰片各100g,秦艽花、蒂达、角茴香、金腰草、止泻木、小檗皮、大黄、余甘子、毛诃子、诃子各50g。以上共研细粉。清热解毒,镇静;治“赤巴”病引起的口渴、口苦、发烧、失眠,“恰牙”病引起的身痒。一次2~3g,一日2~3次,用白糖冲服。
方四:榜嘎500g,白花龙胆450g,石灰华、甘草各400g。共研细粉。清热消炎;治咽喉疼痛、咽喉炎、咽干咳喘。一次3~6g,一日2~3次,煎服。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