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 音译名: 槁怀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水牛角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槁怀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牛科动物水牛的角。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退热,凉血止血,定心安神。
  • 主治: 主治“害埋拢很”(高热惊厥),“拢匹巴母”(突然昏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哈勒”(吐血),“勒郎多”(鼻(血丑)),“哦亮,哦勒喃干”(斑疹,紫癜),“贺接贺办”(头痛头昏)。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水牛 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水牛体长25m以上。体格强壮,比黄牛肥大。头大额广,鼻阔口大,鼻孔间皮肤光滑。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长大而扁,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角质骨髓;角上有很多节纹。头长,颈短,腰腹隆凸。四肢强健,蹄较大,有4趾。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稀。体色大多灰黑色,偶有褐色或白色的。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为饲养的大型家畜,多在我国南方产水稻地区饲养。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屠宰后把角砍下备用,多在屠宰场收集。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呈稍扁平而弯曲的锥形,长短不一。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一侧有数条横向的沟槽,另一侧有密集的横向凹陷条纹。上部渐尖,有纵纹,基部略呈三角形,中空。角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褐色。不规则碎块淡白色或灰黄色。纵断面可见细长校形纹理,有纵长裂缝,布有微细灰棕色色素颗粒,横断面观梭形纹理平行排列,呈弧状弯曲的波峰样,有众多黄棕色素颗粒,有的碎块表面较平稳,色素颗粒及裂隙较少,难于察见。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微苦,气腥,性寒。入风、水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0~30 g;或火烤舂成细粉泡水饮。外用:适量,磨水擦;或火烤后舂成细粉,泡酒搽。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害埋拢很”,“拢匹巴母”水牛角 100 g,用火烤后舂成细粉,泡于 200 ml芝麻油中(泡 1星期),外擦全身。 2.治“哈勒”,“勒郎多”,“哦亮,哦勒喃干”水牛角50 g,火烤后舂成细粉,加少许食盐,用白开水 150 ml泡服。(1、 2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贺接贺办”水牛角 20 g,黑种草籽 10 g,水芦根20 g,对叶榕 20 g,聚果榕 20 g。煎汤内服。(勐海县傣医岩顿囡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水牛角含胆甾醇(cholesterol),强心成分,肽类,角纤维。肽类水解后得丝氨酸(ser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赖氨酸(lysine)等多种氨基酸[1-3]。
  • 药理作用: 1.强心作用 水牛角水煎剂或提取物对正常和缺引起的离休蟾蜍心脏都有强心作用[1]。 2.抗炎作用 可抑制新鲜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2]。 3.抗感染作用 水牛角对大肠杆菌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液攻击的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 4.降血脂作用 大鼠连续灌服水牛角粉,可使血清总胆固醇略降,高密度脂蛋白略升[3]。 5.保肝作用 水牛角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代谢,改善肝脏病理状态,从而逐步恢复肝脏功能[4]。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