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 音译名: 香帕曼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泽兰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香帕曼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药材来源: 为菊科植物单叶佩兰的全草或根。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社风利水,消肿止痛。
  • 主治: 主治“拢牛”(小便热涩疼痛),“阻伤”(跌打损伤),“拢蒙沙喉”(风湿热痹证,肢体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upatorium japonicum Thun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单叶佩兰 Eupatorium japenicum Tbunb. 多年生草本,高0.8~2m。根茎横走,稍长。茎直立,圆柱状,下部光滑无毛。叶对生,下部的叶常早枯,中部的叶有短柄,通常不深裂,叶片长圆卵形,长5~9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叶脉羽状,背面洽脉被疏毛,有腺点,操之有香气;上部叶较小,通常不分裂。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生于枝顶,花序基都有一小苞片;总苞钟状,总苞片约9枚,覆瓦状排列;管状花约5朵,白色,花冠下部呈管状,上部稍宽,顶端5裂。瘦果具5棱,有腺点,冠毛白色羽毛状。花期秋季,果期9~11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阴湿林下。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开之前采收,去杂质,晒干备用;鲜品随用随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40~80cm,表面棕色或暗紫红色,具纵皱纹及散在紫色斑点,被白色毛茸;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纤维状,中央具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多破碎,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常3裂,裂片呈卵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质脆易脱落。花序着生于枝端,管状花多存在,外有膜质总苞残存,有的还带有瘦果。气芳香,味徽涩。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①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均有较多腺毛和非腺毛散在,腺毛头部由4个细胞组成,直径36~80μm,非腺毛由3~6(~10)个细胞组成,长220~400(~520)μm,基部直径20~75μm,表面隐现疣状突起,有时中部细胞缢缩,下表面叶脉上非腺毛尤多。②茎表面观:表皮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腺毛多,形状与叶上腺毛相似。非腺毛由5~7(~11)个细胞组成,长200~400(~600)μm,基部直径30~70μm,外壁上有疣状突起。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微辣,气香,性平。入水、风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泡酒,15~30g。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牛”泽兰30g,野芦谷根20g。煎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2.治“阻伤”,“拢蒙沙喉”泽兰根30g,定心藤20g,七叶莲根20g,白花丹根20g,苏木10g,红花10g。泡酒内服、外搽。(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3.治“阻伤”,“拢蒙沙喉”泽兰叶、鸭嘴花叶、旱莲草鲜品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勐海县傣医岩拉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其成分有樟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冰片烯(bornyl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柠檬烯(limo-nene),α一松油烯(α-terpinene),α一松油醇(α-terpined),橙花醇(nerol),牻牛儿醛(geranial)等[1]。 叶含香豆精(conmarin),邻一香豆酸(o-coumaric acid),麝香氢醌(thymodydroquinone)[2],白头婆内酯(eupanin)[3],白头婆素(eupachifolin)A、B、C、D、E。[4],华泽兰素(euvasimnlicin)A、B及去乙酰基华泽兰素(deacetyleupasimplicin)A、B[5,6]。
  •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体外试验,生物总碱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IC50平均为103.4土9.8μg/ml;体内试验使腹水型肉瘤S180小鼠的生存期显著延长[1]。 2.抗菌作用 40%煎剂平板稀释法,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八叠球菌等有抑制作用[2]。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