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木姜子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傣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滇南木姜子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沙腊比罕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樟科植物滇南木姜子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
-
主治:
主治“拢接办接咪”(脾肿痛,胁痛),“拢案答勒”(黄疸),“兵洞破”(黄水疮),“拢麻想多烘”(皮肤红疹瘙痒),“麻想兰”(缠腰火丹),“阻伤”(跌打损伤),“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Litsea garrettii Gamble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滇南木姜子 Litsea garrettii Gamble 常绿乔木,高4~12m。小枝褐色,纤细,幼时有淡黄色柔毛。顶芽卵圆形,外被黄褐色短柔毛。叶互生,长椭圆形,长8~16cm,宽3.6~6cm,先端长渐尖或略为镰刀状渐尖,基部楔形,革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具锈色绒毛,后毛渐脱落至近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8条,近叶缘处呈弧形弯曲连接,中脉纤细,初时在叶上面沿中脉有毛;叶柄长1~2cm,被锈色绒毛。伞彩花序4~8,生于长1.5~4cm的短枝上成为总状花序;花序梗长8~10mm,被柔毛;苞片4,卵形;每一伞形花序有雄花5朵,花梗长6~8mm,花被裂片6,黄色,长圆形,长5mm,先端钝,外面被丝状毛,能育雄蕊9,花丝有毛,腺体肾形,细小,有柄,退化雌蕊细小,无毛;雌花较雄花小,花被裂片长2~3mm,退化雄蕊9~12,有毛,子房卵圆形,无毛,花柱粗面弯曲,柱头盾状。果长圆形,长1~1.5cm,直径5~6mm,先端有尖头,成熟时黑色;果托杯状,深约3mm,直径6mm;果梗长6~8mm,稍增粗。花期10~11月,果期6~7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750~2000m的阔叶林、灌木丛中。分布于云南勐海、景洪。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微苦,性温。入水、风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泡酒,30g。外用:适量,磨汁或浸酒擦。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接办接咪”,“拢案答勒”滇南枯木姜于15g,台乌20g,定心藤15g,大黄藤15g,十大功劳20g,山乌龟10g,石菖蒲10g,野芦谷根30g。煎汤内服。(景洪市名老傣医康郎仑验方)
2.治“兵洞破”,“拢麻想多烘”,“麻想兰”滇南木姜子适量,磨汁外擦。(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3.治“阻伤”,“拢梅兰申”滇南木姜子30g,苏木10g,红花5g,七叶莲10g,大七叶莲10g,大叶钩藤10g,虎杖10g。泡酒内服、外擦。(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