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藏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胡椒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那力夏母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成熟干燥果实。
-
出处:
/
-
功效:
益阳补胃,助消化,
-
主治:
用于培根症。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iper nigrum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攀援状木质藤本;茎长数米,节膨大,常生根。叶互生,近革质,通常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8~15cm,宽5~9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钝,有基出脉5~7条,背面隆起,其间有网状脉,叶柄长1.5~3cm;托叶通常稍短于叶柄。花通常单性,雌雄异株间或有杂性,无花被;穗状花序稍短于叶,有长约10~15mm的总花梗;苞片基部与花序轴合生成浅杯状;仅边缘分离;雄蕊2,花丝粗短;子房卵形或近球形,柱头3~4(5)裂。浆果球形,无柄,直径3~4mm,熟时红色,干后黑色而有皱纹。花期4~10月,果期10月至次年4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谷、溪边或林下的石缝内。原产东南亚,中国云南、广西、海南岛、台湾亦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当果实近于成熟,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晒干或烘干,果皮皱缩,变棕黑色者为黑胡椒。当果实全部成熟,果皮均已变红时采收,用水或石灰水浸泡数日,洗净,晒干者为白胡椒。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黑胡椒为类球形果实,直径3.5~6mm,表面棕黑色至黑褐色,具隆起的网状皱纹,顶端有细小的柱头遗迹,基部有自果轴脱落的疤痕。质硬。剥去果肉可见薄壳状内果皮,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质坚硬;纵切面最外为极薄的内果皮及棕色种皮,而大部分为种子的外胚乳,淡黄棕色或黄白色,质硬,带粉性,中间有空隙,靠近顶端有细小的胚及内胚乳。气芳香,有刺激性,味辛辣。
白胡椒最外为内果皮,圆球形或略呈长圆球形,直径3~5mm,顶端稍扁,并有微凹陷的小圆脐,基部有小凸起。表面灰白色或淡黄白色;平滑,以扩大镜观察呈凹凸不平状,顶端与基部间有不显著的浅色线纹10~14条。内果皮质地,种子性状及气味等均同黑胡椒。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黑胡椒横切面:外果皮由一列表皮及2~3列下皮层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含棕色物,下皮层为薄壁细胞,其间夹有较多黄色石细胞群,石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5~40μm,壁厚10~12μm,胞腔、孔沟明显,有的含棕色物。中果皮薄壁细胞中有大型的油细胞分布,并有细小维管散在。内果皮为一列黄色石细胞,径向40~50μm,切向20~35μm,内壁特厚。种皮为2~3列压缩状长形细胞,棕色至暗棕色,内为一列透明细胞;外胚乳薄壁细胞最外2~3层含细小糊粉粒,向内较大的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呈圆球形或类圆形,直径2~6μm,此部分亦散有黄棕色或黄绿色油细胞。粉末鉴别:暗灰色。外果皮石细胞类方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9~66μm,壁较厚。内果皮石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直径20~30μm,侧面观方形,壁一面薄。淀粉粒细小圆形,直径2~6μm,常聚集成团块。种皮细胞棕色或红褐色多角形,壁连珠状增厚。油细胞较少,类圆形。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1.样品粉末或切片遇浓硫酸显红色,后变为红棕色。(检查胡椒甙)
2. 薄层层析。①检查胡椒碱。样品制备可取样品粉末0.5g,加氯仿5ml,密塞振摇。冷浸过夜,滤过,滤液供点样用。用胡椒碱为对照品。吸附剂用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粒度10~40μm)湿法铺板,110℃活化30~40分钟。展开剂为环已烷-乙酸乙酯(6∶4),展距12cm。显色剂用改良碘化铋钾。斑点呈黄棕色。②检查胡椒醛。样品制备可取样品粉末2g,加石油醚10ml,密塞振摇,冷浸过夜,滤过并浓缩蒸干,残渣用石油醚1ml溶解,取50μl点样。用胡椒醛作对照品。吸附剂用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粒度10~40μm)湿法铺板,110℃活化30~40分钟。展开剂用石油醚-乙醚(8∶2),展距12cm。显色剂用2-4-二硝基苯肼。斑点呈橘红色。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性热、锐、糙,化味辛。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每服1~3g。
-
考证:
据《晶珠本草》记载:胡椒治培根寒症。胡椒生赤巴,性锐、糙,赶生胃火,开胃口。味和化味均辛辣,治培根病,性轻。《味气铁鬘》中说:胡椒温可祛寒,久用量大能生风。《甘露之滴》中说:“胡椒生赤巴,性锐、糙,提升胃火,味和化味皆辛,效轻,治培根病,开胃口”。让钧多吉说:“一切寒症用胡椒”。本品分黑、白两种。黑胡椒有脐纹,味甚辛辣者,质佳。
白胡椒比黑胡椒性温和,无皱纹,镶合形状者,质次。据查证,黑、白胡椒系采集加工方法不同所致,性味功能相同,唯白胡椒比黑胡椒气味香浓。因黑胡椒果实外形如羊胃皱纹,故又名坡瓦热。
-
制剂:
/
-
选方:
方一:六味光明盐散:光明盐100g,紫硇砂100g,荜茇100g,石榴子100g,干姜100g,胡椒100。以上六味。研成细粉,过筛,混匀。用于胃寒,消化不良引起胃胀呕吐、泻泄。一次1~2g,一日1次。
方二:寒水石(酒制)200g,桂皮80g,石榴子130g,胡椒40g,山柰70g,红花100g,诃子150g,小豆蔻40g,荜茇40g,光明盐30g,木香80g。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用于“木布”病引起的胃胀,消化不良,烧心反酸,肝胃不适等。一次2~3丸。一日2~3次。
方三:羌活子、香附、荜茇、白胡椒、芫荽子、油松、木香。共研为末,牛乳酥油调和涂搽。主治火焰症、丹毒等的风转化者。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1.抗惊厥作用:胡椒碱有明显对抗戊四唑惊厥的作用及对抗电惊厥的作用,并对大白鼠“听源性发作”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和镇静作用。
2.杀虫作用:胡椒的水、醚或酒精提取物在试管内或对感染的大白鼠在体内试验,证明有杀绦虫作用,对吸虫及线虫作用不明显。
3.其他作用:胡椒作用与辣椒相似,但刺激较小,所含胡椒碱可作解热剂。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