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假杜鹃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花叶假杜鹃的概览。花叶假杜鹃又名比多楠,归类于傣药,为爵床科植物花叶假杜鹃的根、叶或全株。傣语“比多”指能将断骨拉拢接上之意,“楠”为刺该药是傣医用于接骨消肿,散瘀止痛之要药,可调补水血,散瘀消肿,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花叶假杜鹃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比多楠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花叶假杜鹃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比多楠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爵床科植物花叶假杜鹃的根、叶或全株。傣语“比多”指能将断骨拉拢接上之意,“楠”为刺该药是傣医用于接骨消肿,散瘀止痛之要药。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调补水血,散瘀消肿,止痛。
- 主治: 主治“多约多温”(体弱多病),“冒开亚毫”(不思饮食),“阻伤,路哈”(跌打损伤,骨折),“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丁兵乎些答盖”(鸡眼)。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Barleria lupulina Lind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花叶假杜鹃 Barleria lupulina Lindl. 灌木,高约2m。茎多分枝。叶对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有白色柔毛;叶柄短,叶柄基部有一对向下的针刺,紫红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色;苞片大;萼片4,成对,外面一对最大;花冠管长,5裂。蒴果。花期夏秋季。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谷湿地、村旁园边。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用鲜品,随用随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甜,气香,性凉。入水、土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10~20g。外用:鲜叶或全草适量,捣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多约多温”,“冒开亚毫”花叶假杜鹃根20g。煎汤内服。(景洪市傣医波温囡验方) 2.治“阻伤”花叶假杜鹃鲜叶适量。舂细,加少许猪油、淘米水拌匀,包敷患处。 3.治“路哈”,“阻伤”,“拢梅兰申”花叶假杜鹃叶、鸭嘴花、文殊兰、山小桔叶、光叶巴豆叶、除风草、平卧土三七、车前草鲜品各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包敷患处。(2、3方出自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4.治“丁兵乎些答盖”花叶假杜鹃全草鲜品适量。舂细,加少许猪油、淘米水拌匀,包敷患处。(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