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莲豆草

  • 音译名: 芽给怀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荷莲豆草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芽给怀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西双版纳》
  • 药材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荷莲豆单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止痒。
  • 主治: 主治“拢害埋冒龙”(高热不退),“找沙龙接火”(咽喉肿痛),“拢沙龙答接泵亮”(目赤肿痛),“兵乎,兵洞飞暖龙”(疣,疔疮痈疖脓肿)。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Drymaria diandra Blume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荷莲豆草 Drxmaria diandra Bl. 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光滑,近基部分枝,枝柔弱,长60~90cm。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圆形至近圆形,宽1~2.5cm,先端圆而具有小凸尖,基部阔楔形或近楔形,3~5脉,膜质;托叶刚毛状。花序疏散,腋生或顶生;花小,绿色,花梗纤细;苞片具膜质边缘;萼片5,狭长圆形,长3~3.5mm,有3脉,边缘膜质;花瓣5,2裂至中部以下,裂片狭,短于萼片;雄蕊3~5,和萼片对生;花柱短,2裂,基部连合。蒴果卵圆形。种子1至多颗,圆形,压扁,粗糙。花期春、秋季。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谷溪边、潮湿草丛或杂木林缘。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用鲜品,随用随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入水、风、土塔。
  • 用法用量: 内服:鲜草捣汁,10~15ml。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鲜品捣烂,揉擦手心、足心。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害埋冒龙”荷莲豆草鲜品适量,捣烂揉擦手心、足心。(勐海县傣医波烈验方) 2.治“拢沙龙接火”荷莲豆草鲜品适量,捣烂压取汁内服,每次10~15ml。(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3.治“拢沙龙答接泵亮”荷莲豆草鲜品适量,捣烂包敷大拇指(左眼痛包右手,右眼痛包左手)。(勐腊县傣医波溜燕验方) 4.治“兵平,兵洞飞暖龙”荷莲豆草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部。(景洪市傣医波儿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琥珀酸(succinic acid),已酸(caproicacid),辛酸(caprylic 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finolenic acid)α-菠菜甾醇(α-pinasterol)[1],还含有荷莲豆菜碱(cordatanine)[2],对一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3],荷莲豆素(cordacin)[4]。
  • 药理作用: 全草含荷莲豆素,对人类白血病细胞和上皮细胞组织培养的MIC分别为<0.25μm/ml和10μm/ml,并能延长白血病鼠的半数生存时间,毒性低且无蓄积[1]。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