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

  • 音译名: 阿如拉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诃子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阿如拉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及其变种绒毛诃子的果实。
  • 出处: /
  • 功效: 协调龙、赤巴、培根病。
  • 主治: 血病、龙病、赤巴病和培根病及四者合并症。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1.Terminalia chebula Retz.;2.T.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Kurz.)C.B.Clarke.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诃子:落叶乔木,高18~30m。树皮灰黑色至灰白色,粗裂而厚,枝近无毛,皮孔细长,明显,白色或淡黄色;幼枝黄褐色,被绒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7~14cm,宽4.5~8.5cm,顶端短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偏斜,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密被细瘤点,侧脉6~10对;叶柄粗壮,长1.8~3.0cm,距顶1~5mm处有2(~4)腺体。腋生或顶生穗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长5~10cm;花全为两性,多数,细小;萼管杯状,长约3.5mm,裂齿5,三角形,内面被黄棕色柔毛;雄蕊10,高出萼外;子房圆柱状,被毛;花柱长而粗。核果卵形或椭圆形,长2.5~4.0cm,直径1.9~2.3cm,表面粗糙,无毛,干后通常有钝棱5条,鲜时不明显。盛花期5月,果期7~9月。 2.绒毛诃子:为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色至灰黑色,粗裂而厚,幼枝被铜色平伏长柔毛,老时渐脱落至秃净。皮孔细长,淡黄色。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8~13cm,宽4~8cm,先端短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偏斜,幼时被铜色平伏长柔毛,老时脱落,密被瘤点,侧脉6~10对;叶柄粗状,长2cm左右。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有时组成圆锥花序,长10cm左右;花多数,两性,长约8mm,短于苞片;花萼杯状,淡绿色,顶端5齿裂,裂齿三角形;雄蕊10枚,略长于花萼,花药小,椭圆形;子房圆柱形,被柔毛,花柱锥形。核果坚硬,卵圆形,长2~2.4cm,径16~20mm。花期5月,果期6~7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诃子:野生于海拔800~1540m的疏林中,或阳坡林缘。 2.绒毛诃子:生于海拔800~1540(~1800)m的疏林中。1.诃子:分布于广西及云南;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 2.绒毛诃子:印度、尼泊尔亦有分布。分布于云南西部;缅甸亦有分布。本品为常用藏药,青藏高原不产。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杂质,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果实为长圆形或卵圆形,长2cm(绒毛诃子),或长2~4cm(诃子),直径2~2.5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略具光泽,有5~6条隆起的纵棱线及不规则的皱纹,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坚实。果肉厚2~4mm,黄棕或黄褐色,不附着于果核上,易剥离。果核1枚,狭长纺锤形,长1.5~2.5cm,直径1~1.5cm,浅黄色,粗糙,坚硬,核壳厚3~4mm;击破后,可见有膜质的内种皮,子叶2片,白色,相互重叠卷旋。无臭、味酸涩、微甘。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果横切面:外果皮为5~8层木栓细胞组成,径向厚50~70μm ,细胞内含棕色物。中果皮由薄壁细胞、具维管的束状组织、导管等组成,薄壁细胞呈类圆形,有纤维性壁,在外果皮内侧与索状组织之间有2~5层薄壁细胞,色浅黄,壁较厚,薄壁细胞内含有棕色树脂样团块(遇氯化高汞试液呈黑色)及较大油滴(可被苏丹Ⅲ染红),细胞直径30~50~110μm。索状组织由多数具维管的长带状细胞纵横交错构成,多切向延长,径向厚60~80~150~μm;每一细胞长70~130~356μm,直径5~20μm。导管束是多数导管组成的长条状,分布于薄壁组织中,多为径向伸长,有时分歧,近外果皮的导管大小不一,直径7~20μm,其中环纹导管直径7~12μm,孔纹导管直径10~20μm ,以导管孔纹增厚的较为常见;近果核的导管直径15~30~60μm,导管壁孔纹增厚,未见环纹增厚的。草酸钙簇晶,散布于近导管的薄壁细胞中,直径30~80μ皿。无淀粉粒。 粉末鉴别:黄色。具维管的索状组织碎片;草酸钙簇晶及其碎块;环纹导管直径7~12μm,孔纹导管直径10~60μm;薄壁细胞碎片(有时含有油滴,树脂或草酸钙簇晶),或散在的油滴和树脂状物;石细胞,长100~200μm ,直径20~80μm ;具纹孔的木纤维束,每一纤维细胞长150~320μm ;浅黄色的胚乳组织碎片。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取诃子粉末3g,加水30ml,浸泡3小时,滤过。取滤液2ml,加三氯化试液1滴,发生深蓝色沉淀;另取滤液2ml,加明胶试液1滴,发生白色沉淀。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苦、酸、涩,温。
  • 用法用量: 配方用,每次3~6g。
  • 考证: 历代藏本草均有记载。《月王药诊》称:“诃子有益于百病,升体温,助消化,用于龙、赤巴、培根、血病及四种病的合并症。”《晶珠本草》称:“诃子对诸病均有疗效,为众药之王”正因为诃子在藏药中应用频率很高,为藏医常用重要药物,所以在藏医文献著作中对其来源、性味、功效作了一些神奇的记载。如《甘露八部》称:“诃子分为七种,即帝释饮甘露时,七滴甘露洒落在地上,被风吹走化为七种诃子树,成为药中之王。”《月王药诊》称:“札建偷饮了甘露,颈脖被砍断,甘露滴在地上,被风吹散化为七种诃子。”《甘露》第四部称:其可延年益寿,提升胃火,生肌壮体,清泻诸病。
  • 制剂: /
  • 选方: 方一:诃子丁香、肉豆蔻各等量,共研细粉。治心悸、怔忡、胸闷不舒、癫狂病。一次3g,一日2次,用羊骨头煎汤服。 方二:诃子300g,宽筋藤200g,普日那(获)、棘豆、翼首草各100g,紫草茸、茜草硼砂、悬钩木各90g,紫草山矾叶各80g,安息香20g,麝香10g.以上十三味除麝香另研外,共研细粉,再将麝香细粉加入,混匀。清热解毒。治“年忍”关节痛疼,恶寒,口苦,头痛。一次2~3g,一日3次,煎服。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1.一般药理作用:果实含鞣质较多,具有收敛止泻作用。 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对4~5种痢疾杆菌都有效,尤以诃子壳为佳。诃子水煎剂(100%)除对各种痢疾杆菌有效外,且对绿脓杆菌、白喉杆菌作用较强,对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鼠伤寒杆菌亦有作用(纸片法)。诃子在体外有良好的抗伤寒杆菌的作用。其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有灭活作用。用盐酸、乙醚提取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更高的抗菌及抗真菌作用。 3.解痉作用:从干果中用80%乙醇提得的诃子素,对平滑肌有罂粟碱样的解痉作用;诃子素的LD(50)为550mg/kg(小鼠)。 4.致泻作用:除鞣质外,还含有致泻成分番泻甙A ,故与大黄相似,先致泻而后收敛。 5.抗癌作用:含诃子中药复方有某些抗癌效果。此外,还有驱虫作用。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