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蓼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傣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香蓼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肥曼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药材来源:
为蓼科植物粘毛蓼的茎叶。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健胃消食,理气止痛,清火解毒,除风解控。
-
主治:
主治“拢接崩短赶,斤毫冒兰”(胃脘胀痛,消化不良),“鲁旺害埋拢很”(小儿高热惊厥),“兵洞飞暖龙”(疔疮痛疖脓肿)。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olygonum viscosum Buch.-Ham. Ex D.Do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粘毛蓼 Polygonum viscosum Buch.-Ham.exD.Don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茎直立或下部伏地;红紫色,密被长毛和有柄的腺毛,常分泌有黏液。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4cm,宽1.5~3.5cm,两端渐尖,均有腺点,无毛或在叶脉、叶缘处有小刺毛;托鞘膜质,简状,有短睫毛;叶柄短。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序紧密;苞片钟形绿色,疏生睫毛或无毛;花被红色,5深裂;雄蕊8;雌蕊1,花柱3裂。瘦果卵形,扁平,有三楼,长2~2.5mm,黑色,有光泽,包含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湿地、水边或水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多用鲜品。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枝长圆柱形,上部或有分枝,表面褐绿色至黑绿色,密被长茸毛,并具腺毛,故粗糙而粘,断面中空。叶卷曲,易破碎,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4~13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褐绿色至黑绿色,两面及叶缘均被短伏毛,沿主脉并有长茸毛;托叶鞘筒状,先端截形,基部有狭翅,密被长茸毛。气芳香,味微涩。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微辣,气香,性热。入水、土、风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汁擦;或鲜品适量,捣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接崩短赶,斤毫冒兰”香蓼10g,煎服。(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
2.治“鲁旺害理拢很”香蓼、水蓼、薄荷、洗碗叶鲜品各适量。捣烂加少许阿魏,取汁迅速从上至下擦患儿四肢,药渣包敷????门、双腕、双踝关节。(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兵洞飞暖龙”香蓼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