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毛茛

  • 音译名: 尕察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高原毛茛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尕察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高原毛茛的花。
  • 出处: /
  • 功效: 提升胃温,收敛黄水。
  • 主治: 治喉症、腹水、黄水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Rannuculus brotherusii Freyn var.tanguticus (Ma-xim.)Tamura.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10~25(~40)cm,茎与叶柄均生短柔毛。叶为三出复叶,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具长柄;叶片宽卵形,长1~1.6cm,宽0.6~3(~6)cm,下面波短柔毛,小叶常二回细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条形,宽0.5~2.5mm;中、上部茎生叶小,具短柄或无柄。花序常具较多花;萼片5,黄绿色或黄色,船形,长4~7mm,宽3.5~5mm,背面被白色柔毛;花瓣5,黄色,倒卵形至长圆形,长5~9mm,宽1.9~7mm,爪长0.8mm,密槽半月形;雄蕊10~25;心皮多数,无毛。聚合果长3~9mm。花期7~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3600~4600m的山坡、滩地、沼泽以及高山碎石带。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以及新疆、陕西、山西等省区。尼泊尔、印度、前苏联亦有。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云南芒康地区除本种外还用云生毛茛Rannuculus longicaulis C.A.Mey.Var. nephelogenes(Edgow) L. Liou 和水葫芦苗Halerpestes cymbalaria (Pursh)Greene.
  • 采收加工: 于7~8月采取花枝,洗净,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皱缩成团,湿展后可见萼片5,黄绿色,船形,被柔毛;花瓣5,浅黄色,微被毛,倒卵形;雄蕊、心皮多数。质脆易碎。气微香,味微苦。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粉末鉴别:浅黄色,花被片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不规则长条形,直径12~25μm,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壁深波状弯曲;不定形气孔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7~28μm,副卫细胞3~6个。花粉粒类球形,直径19~28μm,外壁两层,外层厚于内层,具3~4孔沟,表面具有细而密的点状疣突。柱头表皮细胞圆锥形,分化成乳头状或单细胞毛状,壁薄,平直,先端尖.长5~12μm,直径4~7μm。导管为螺纹或环纹导管,非木化。单细胞非腺毛众多,微弯或平直,长短不一,常碎断,完整者长40~630μm,壁厚5~11μm,隐见角质层纹,胞腔内常含橙红色或浅黄色物质;足部稍膨大,末端壁平截或钝圆,纹孔明显;毛基痕似石细胞样。草酸钙方晶众多,方形或长方形,少见小砂晶,直径2~10μm。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 《如意宝树》:味辛。 《形态比喻》:味辛。 《藏药配方新编》:味辛,性温。 《新编藏医学》:味辛,性温。 《藏医百科全书》:味辛,性温。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6~9g。
  •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尕察提升胃温,收敛溃烂,引流黄水。本品之名有麦朵杰察、尕察、翁吾兰察;花称为赛达俄巴。尕察的叶又名“巴如巴拉巴”,与卷柏的异名相同,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区分。《如意宝树》记载:麦朵杰察味辛,干腹水,逐黄水,治头昏胀。《形态比喻》记载:翁吾兰察生长在沼泽滩地和阴凉湿地,叶掌状,花黄色,有光泽,味辛,治寒性肿瘤、腹水、喉症。让钧多吉说:尕察治喉症。 经查证,今各地对尕察的使用基本一致。本品生于河滩及沼泽地,三出复叶,花黄色等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 制剂: /
  • 选方: 方一:七味高原毛茛散:乌奴龙胆150g,高山紫堇50g,兔耳草50g,纤毛婆婆纳50g,高原毛茛150g,荨麻子150g,野葱150g,粉碎成细粉,混匀,即得。可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脸睑浮肿。用于菜蔬不消化症。口服,每服3g,每日2~3次。 方二:驱寒全绿散:黄精50g,加哇50g,蒺藜50g,葱白50g,杜鹃叶50g,虎掌草子50g,藏木通50g,山莨菪果实50g,食盐(炒)50g,鹫粪(煅)50g,碱花50g,荨麻50g,巴朱50g,大蒜50g,冬萝卜50g,高原毛茛50g,赤芍花瓣50g,冬葵果50g,沙棘50g,寒水石50g,火硝50g,天门冬50g,一次2~3g,一日2次,饭后服。暖肾,温胃。用于胃、肾虚寒,肾腰疼痛,消化不良,腹胀等症。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