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其他傣药推荐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中药名:
黄瓜
类别:
傣药
民族药名:
滇常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药材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成熟种子和根。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功效:
清火解毒,熄风镇惊,止咳 平喘 ,消肿止痛。
主治:
主治“害埋拢很”(高热惊厥),“唉习火”(咳喘),“拢哈满”(腿部红肿疼痛)。
基原信息
来源生物拉丁名:
Cucumis sativus L.
药物分类:
植物药
来源生物形态:
黄瓜 Cucu mis sativus L. 一年生攀缘草本。全株被粗毛。茎细长,具卷须。单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广卵形,长宽各12~18cm,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锐尖,叶缘具锯齿;叶柄粗。花单性,雌雄同株,有短柄;雄花1~7朵,腋牛;雌花1朵单生,或数朵并生;萼5裂,裂片钻形,长8~10mn。,具长毛;花冠黄色,5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锐;雄蕊分离,着生于花冠筒邪,花丝短,花药长椭圆形;子房下位,花杉短,柱头3枚。瓠果圆柱形,幼嫩时青绿色,老则变黄色;表面疏生短刺瘤,并有显著的突起。种子椭圆形,扁平,白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与养殖:
/
代用药:
/
采收加工:
采成熟果实,剥取种子晒干备用或鲜用;根随用随采。
炮制方法:
/
性状鉴别:
/
显微鉴别: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性味归经:
味甘,性凉。入水、风塔。
用法用量:
内服:根适量,用水磨汁服。外用;种子适量,捣烂敷。
考证:
/
制剂:
/
选方:
1.治“害埋拢很”黄瓜 根适量,用水磨汁,加米汤调匀内服。
2.治“害埋拢很”.“唉习火”黄瓜 种子15g,酢酱草15g,黄蚂蚁 10g,旱莲草15g,火焰花 叶15g,马兰 15g。捣烂压汁内服,并外擦全身。
3.治“拢哈满”黄瓜 种子适量,捣烂包敷患处。(1~3方出自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种子含甾醇成分:松藻甾醇(codistcrol).25(27)一去氢多孔甾醇[25(27)-dehydroporiferastenol],赪桐 甾醇(clerosterol),异岩藻甾醇(isofucosterol),菜油甾醇(camnesterol),豆甾醇(stismastcrol),谷甾醇(sitosterol),25(27)一去氢菠菜 甾醇[25(27)一dehydrochondrillasterol],24β一乙基一7,25(27)一胆甾一二烯醇[24β-ethyl-25(27)-dehydrolatho-sterol],燕麦甾醇(averasterol),菠菜 甾醇(spinasterol),24一甲基一7一胆甾烯酸(24-metfvilathosterol),22一二氢菠菜 甾醇(22-di-hydrospinasterol)[1]。还含脂肪油,其中油酸 (oleic acid)占58.49%,亚油酸 (linoleic acid)22.29%,棕榈 酸(palmitic acid)6.79%,硬脂 酸(stearic acid)3.72%[2]。
药理作用:
家兔十二指肠给予黄瓜 匀浆,收集腹腔淋巴液和血浆,检查12h内产生的干扰素 ,均无明显作用。但如给予黄瓜 的水解产物,则可增加淋巴液巾的干扰素 。提示黄瓜 先经过初步消化后,可能有诱生干扰素 的作用,在给药后7h作用最强,但对血浆干扰素 无影响。其有效成分对胰蛋白酶 敏感,但对热、酸稳定[11]。
大鼠口服黄瓜 乙醇 提取物无降血糖作用[2]。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