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藏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刺猬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杠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刺猬科动物刺猬的肝、胆汁、脑、血、刺毛、皮等。为进口藏药。
-
出处:
/
-
功效:
/
-
主治:
刺猬肝、胆汁:治配合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
刺猬脑:治脑漏。
刺猬血:(外涂)治脱眉毛。
刺猬刺毛:熏治肺脓。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体型较肥大。头宽,吻尖,眼小,耳短,不超过棘长。身体背面披粗而硬的棘刺,头顶部之棘略向两侧分开,棘刺一类为纯白色或尖梢呈棕色;另一类基部白色或上黄色,上为棕色,而再上为白色,尖梢棕色。背部土棕色。腹面及四肢长有细而硬的白毛。四足浅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四肢短小,爪较发达,尾短。每年10~11月冬眠,次年3~4月出眠。以昆虫、幼鸟、鸟卵、蛙、蜥蝎等为食,亦吃野果、蔬菜之类。每年繁殖1~2次,每胎3~7崽。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丘陵的灌木丛中及草原荒地等各种环境。窝多筑于低洼地和山谷,或墙脚下。早晚活动。遇惊时全身紧紧卷缩如刺球,将头尾及四肢藏于其内,背刺丛立,以示警卫。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四季可捕杀。杀后取脑、肝,晒干,研细。血鲜用。胆囊,挂通风处晾干,去净皮膜,研细或鲜用。剥皮,去净肉、筋,置通风处阴干;或者将皮翻开,撒上一层石灰,于通风处阴干,不能日晒,以免油脂溶化走油,影响质量。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1.刺猬皮:干燥的皮多呈多角形板刷状、条状、洞状、盘状,长约3~4cm,表面密生错综交叉的硬刺棘。刺长1.5~2cm,坚硬如针,灰白色或黄褐色。腹部的皮上多有灰褐色软毛。皮内面灰棕色,刺基部呈突起状。有特殊的腥臭气。以张大,肉脂去净,刺毛整洁为佳。
2.刺猬胆:干燥胆囊为皱缩状,盲端呈圆形,口端楔形,两侧压扁,长20~25mm,宽约9mm,表面黑色。味苦。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
-
用法用量:
配方用,0.6~0.8g。
-
考证:
据《晶珠本草》记述:刺猬脑能止脑漏。刺猬血能使脱去的眉毛复生。刺猬毛功效与孔雀翎尾相同。刺猬肝、胆可治中毒症。刺猬大小如旱獭,四肢短,有两颗门齿、犬齿。毛为粗硬刺毛。
-
制剂:
/
-
选方:
方一:猪油、刺猬血、盐、雄黄、石黄、骨髓、杏仁泥、蜂蜜。混合制剂。外敷。治眉毛脱落。
方二:熊胆、孔雀胆、各种胆汁、钩藤、诃子、青蛙、刺猬上身肉和肝、胆、牛黄、白檀香。根据毒降落部位加石灰华、西红花、丁香、肉豆蔻、小豆蔻、草果和乌奴龙胆,白糖调服。可治配合毒症。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