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蒿

  • 音译名: 杂芽优麻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四方蒿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杂芽优麻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药材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四方蒿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补土健胃,理气止痛,清热利水。
  • 主治: 主治“接短,拢习哈双龙”(腹痛,上吐下泻),“接短短嘎,儿来”(腹痛腹胀,嗳气),“拢牛哈占波”(小便热涩疼痛,尿路结石),“拢蒙沙喉”(风湿热痹证,肢体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lsholtzia blanda (Benth. ) Bent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四方蒿 Elsholtzia blanda(Benth.) Benth. 多年生草本,高70~150cm。全株有特异的香气。茎直立,四棱形,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被白色柔毛。叶对生,近无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7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锯齿,两面均有黄色腺点,下面脉上有柔毛。花小,白色、淡黄色或淡紫色,花多数偏生一侧,密集成细长圆柱形的穗状花序,小苞片不明显;萼管长,5裂,裂片等长,外面被柔毛;花冠唇形,4裂,上裂片有2圆齿,略成舟形,直立,下裂片开展。4枚小坚果深褐色,包围在宿萼中。花期6~10月,果期10~1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地、路旁、沟边及灌木丛中。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取全草切碎,阴干备用;鲜品随用随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气微臭,炒熟后气香,性凉。入土、风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未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接短,拢习哈双龙”四方蒿根30g。煎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2.治“接短短嘎,儿来”四方蒿叶15g,姜黄15g,紫色姜15g,薇籽叶15g,青牛胆10g,宽筋藤10g。研粉内服,每次3~5g。(勐腊县傣医波溜燕验方) 3.治“拢牛哈占波”四方蒿根30g,倒心盾翅藤30g。煎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4.治“拢蒙沙喉”四方蒿鲜叶适量。捣烂,加少许酒,包敷患处。(勐海县傣医岩吨囡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有28种成分,主要的有牻牛儿醇乙酸醋(geranyi acetate)71%,E一β-罗勒烯(E一β-ocimene)2.96%,丁香烯(β-caryophyllene)1.75%,α一香柑油烯(α一berga-motene)1.7%,芳樟酸乙酸酯(linalyl acetate)1.13%等[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