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根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椰子根的概览。椰子根又名哈嘛抱,归类于傣药,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须根,可补益四塔,催乳,镇心安神。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椰子根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哈嘛抱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椰子根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哈嘛抱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须根。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补益四塔,催乳,镇心安神。
- 主治: 主治“多温多约帕雅来,冒米想”(体质虚弱多病,乏力),“接腰贺号”(腰膝酸痛),“割鲁了冒米喃农”(产后乳汁不下,缺乳),“拢栽线栽歪”(心慌心悸)。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ocos nucifera Lin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椰子 Cocos nucifera L.又名:胥余《史记》,胥耶《汉书》,越王头《南方草木状》,椰(木栗)《台湾树木志》。 乔木,高20~35m。杆直立,不分枝,有轮状叶痕。羽状复叶,常20~30片丛生于茎顶;叶片长3~4m,宽1~1.4m;小叶片线形,革质。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生自叶腋间,长可达2m;雄花较细小而多,生于花序上部,雌花较大而少,生于花序下部,或雌雄花混生;雄花左右对称,花被3,雄蕊6;雌花花被6,子房3室。核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而略呈三棱,长20~35cm,径21~24cm,未熟时青绿色,成熟时暗褐棕色,外果皮较薄,中果皮为厚纤维层,内果皮为角质,极硬,有3个基生孔迹;种皮薄,衬托着白色的胚乳(即椰肉);胚乳内有一大空腔贮藏浆液。花后一年果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热带砂地上或气温较高的河流、溪谷两岸较湿润的平地。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挖取须根洗净,切碎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