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

  • 音译名: 罗来罕马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青葙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罗来罕马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苋科植物青葙的根或花序。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调补四塔,养容颜,补益气血,补土健胃,涩肠止泻,利水退黄,活血止痛。
  • 主治: 主治“割鲁了勒约飘那朋蒿,多温多约”(产后气血虚面色苍白,体弱多病),“揪涛,蓬贺何”(早衰,毛发早白),“纳勒冒沙么”(月经失调,病经,经闭),“接短鲁短”(腹痛腹泻),“拢案答勒”(黄疸),“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elosia argente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青葙 Celosla argentea L.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林无毛。茎直立,通常分枝,绿色或红紫色,具条纹。单叶互生,具柄;叶片纸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外形,长5~9cm,宽1~3cm,先端尖或长尖,基部渐狭且稍下延,全缘。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分枝顶端,呈圆柱形或圆锥状,长3~10cm;花着生甚密,初为淡红色,后变为白色;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质,光亮;花被片5,披针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状。胞果卵状椭圆形,盖裂,上部作帽状脱落,顶端有宿存花柱。种子肾状圆形,黑色,光亮。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100~2700m的坡地、路边较干燥的向阳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挖取根洗净晒干备用。夏季采花序,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入四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泡酒,适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割鲁了勒约飘那朋蒿,多温多约”,“揪涛,蓬贺何”,“纳勒冒沙么”青葙根10g,苏木5g,红花5g,五宝药散(雅叫哈顿)15g,亚洲宝九(雅叫帕中补)15g。泡酒,每次10~20ml。(景洪市名傣医康郎合验方) 2.治“接短鲁短”青葙10g,止泻木15g。煎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3.治“拢案答勒”青葙根适量,煎汤内服、外洗。(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4.治“拢梅兰申”青葙根、鸡矢藤鲜品各适量。捣烂,加少许白酒或淘米水包敷患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草酸(oxalic scid)[1],并含维生素C,二十四烷酸(carnaubic acid),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三十一烷酸(hentriacontanoic acid),二十六醇(bexacosanol),硬胀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酸(β-sitosterol),白桦脂酸(hetulic acid),羽扇豆醇(lupe-ol)和木犀草素(luteolin)[2]。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