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蒙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地榆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呼仍-图如
-
民族药名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
药材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清血热,止血,止泻。
-
主治:
主治咳血,哈血,便血,尿血,赤痢,月经不调,外伤性出血。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地榆 Sanguisorba offcinalis L. 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茎粗壮,生多数肥厚的纺锤形或长圆柱形的根。茎直立,有棱。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根生叶较茎生叶大,具长柄,茎生叶近于无柄,有半圆形环抱状托叶,托叶边缘具三角状齿;小叶5~19片,椭圆至长卵圆形,长2~7cm,宽0.5~3cm,先端尖或钝圆,基部截形、阔楔形或略似心形,边缘具尖圆锯齿,小叶柄短或几无柄。花小,密集成倒卵形、短圆柱形或近球形的穗状花序,疏生于茎顶;花序梗细长、光滑或稍被细毛;花暗紫色,苞片2,膜质,披针形,被细柔毛;花被4裂,裂片椭圆或广卵形;雄蕊4,着生于花被简的喉部,花药黑紫色;子房上位,卵形有毛,花柱细长,柱头乳头状。瘦果椭圆形或卵形,褐色,有4纵棱,呈狭翅状。种子1枚。花、果期6~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地的灌木丛、草原、山坡或田岸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扭曲状弯曲,长18~22cm,直径0.5~2cm。有时可见侧生支根或支根痕。表面棕褐色,具明显纵皱。顶端有圆柱状根茎或其残基。质坚、稍脆,折断面平整,略具物质。横断面形成层环明显,皮部淡黄色,木部棕黄色或带粉红色,呈显著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治各种出血 地榆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2次,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独味地榆汤)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含地榆素(sanguiin)H-1、H-2、H-3[1]等;没食子酰葡萄糖苷等[2]鞣质类成分;右旋儿条精(catechi)[3]等多种黄烷-3-醇衍生物。还含地榆糖苷(Ziyllglycoside)I、Ⅱ[4],地榆皂苷(sanguisorbinA~E[5],3,3′,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6]等化合物。
-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 以地榆粉或炒炭地榆粉给小鼠灌胃,出血时间分别缩短31.9%和45.5%。给家兔灌胃上述两种粉剂,凝血时间均缩短25%[1]。地榆煎剂小鼠灌胃给药也可使断尾出血、凝血时间缩短,而去除鞣质后该作用消失,故认为其止血作用与鞣质有关[2]。另外,地榆中的鞣质及其多元酚对纤维蛋白溶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地榆成分3,3′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有止血作用[4]。
2.抗炎作用 腹腔注射地榆水提取物或醇提取物对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能抑制巴豆油合剂对小鼠耳郭致肿作用,对前列腺素E1引起的大鼠皮肤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呈明显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抑制作用[5.6]。地榆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为3,3′,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7]。小鼠耳部涂抹地榆鞣质或口服此化合物均有效抑制巴豆油诱发的耳部肿胀[8]。
3.促进伤口愈合 给大鼠造成背部皮肤伤口,10%地榆水提取物涂抹伤口,可显著促进伤口早期愈合[6]。以85~95℃热水造成犬或家兔皮肤Ⅱ~Ⅲ度烫伤,外用炒地榆粉有显著疗效,可使渗出减少,组织水肿减轻,感染和死亡率降低,并使恢复加速[9]。
4.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地榆对大肠、宋内痢疾、变形、伤寒、副伤寒等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抗菌作用[10]。
5.镇吐作用 地榆水煎剂给鸽灌胃,可抑制洋地黄引起的催吐作用;但不能抑制阿朴吗啡引起的犬呕吐反应[11]。
6.其他作用 体外实验发现地榆对人子宫颈癌JTC26株有抑制作用[12]。雌性小鼠或豚鼠口服地榆饲料,可致性周期延长,这一作用与垂体促性腺激素无明显关系[13]。小鼠口服地榆鞣质能明显对抗氨基比林合并亚硝酸钠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明显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对抗过氧化氢诱发的溶血,对羟自由基有明显清除作用[8]。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Nonaka G,et a1.J Chem Soc Perkin iran I,1982,(4):1067
(2)Tanaka T,et a1.Phytochemistry,1983,22(11):2575
(3)秦国伟,等中草药,1991,22(11):483
(4)Yoshika I,et a1.Chem Pharm Bul1,1971,19(8):1707
(5)Бyxapoa BГ,et a1.C A,1971,74:121340x
(6)刘向前,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