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陀僧

  • 音译名: 哈热-舒得尔-朝鲁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密陀僧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哈热-舒得尔-朝鲁
  • 民族药名出处: 《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的炉底,或为铅熔融后的加工制成品。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愈伤,壮骨。
  • 主治: 主治颅骨损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矿Galena 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对称型m3m,常呈立体晶形,有时以八面体与立方体聚形出现。通常成粒状、致密块状集合体。灰色;条痕灰黑色;属光泽。硬度2~3;解理平行{100}完全。相对密度7.4~7.6。具弱导电性和良检波性。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方铅矿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铅矿物,并常含银。形成于不同温度的热液过程,其中以中温热液过程最主要,经常与闪锌矿-起形成铅锌硫化物矿床。中国方铅矿产地很多,其中以甘肃厂坝、青海锡铁山、湖南水口山、广东凡口、云南金顶等地最著名。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黄绿色,镶嵌着具有属光泽的矿晶,对光照之闪闪发光。表面粗糙,有时单面呈橙黄色而略平滑。质磁体重,易砸碎,断面黄绿色,有属亮星。气无,味微。 以色黄、有光泽、内外一致、体坚、质重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黄绿色。镜下观察:为不规则黄绿色的块状、方块状体。微透明。透明者呈网状花纹。偶有不透明红色块状体。有的黄绿色块体被短针晶围绕。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①取本品粉末0.5g,加入10ml稀硝酸,即变成乳黄色液体,过滤,取滤液lm1,加试液1滴,即生成黄色沉淀。此沉淀遇热溶解,冷却后析出黄色结晶。(检查盐②取上述滤液3m1,加铬酸试液2m1,即生成黄色沉淀,将止沉淀分成3份:一份加2m0l/L氢化铵试液,沉淀不溶解;一份加入2m0l/L氢试液,沉淀溶解;另一份加稀硝酸试液,沉淀不溶解。(检查盐)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咸、辛。效温。有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未,0.5~1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载:“当西勒色黑,断面似并列针束,且有光泽。”《无误蒙药鉴》称:“黑色石块,断面如成束发丝,有光泽。”并附有矿物形态图1幅。上述文献记载及附图均与蒙医所用密陀僧不符,而与黑色青石棉(蓝玉锦)很符合。据此个别地方,有人将青石棉称黑色密陀僧,替代密陀僧入药是错误的。青石棉为致癌性物质之一,不应作药用。蒙医公认并习用的当西勒即哈热-舒得尔-朝鲁(密陀僧)。
  • 制剂: /
  • 选方: 治头颅损伤 密陀僧龙骨白石脂赭石、猪头石(以上五味药均炮制)各等量。制成散剂。每次2~3g,每日:次,温开水送服。(《后续医典》五味密陀僧散)
  •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孕妇、体弱及儿童禁服。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主要含(PbO);尚含砂石、及二(pbO2)等少量夹杂物[1]。
  •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2%密陀僧膏在试管中对共心性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及锈色小芽胞菌呈抑制作用;4%浓度时,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足趾毛癣菌、趾间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均有抑制作用[1]。 2.收敛作用  其收敛作用主要是能与蛋白质结合,减少黏液分泌,保护溃疡面[2]。 3.毒性  小鼠静注密陀僧煎剂的LD50为6.81g/kg,中毒表现有反应迟钝、震颤、肝充血[3]。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刘玉琴.矿物药.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79 药理 (1)陈永贵.天津医药杂志,1964,6(11):965 (2)郭晓庄,等.有毒中草药大辞典.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528 (3)岳旺,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106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