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树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傣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椿树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埋勇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楝科植物香椿的树皮、心材或根皮。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补土健胃消食,除风止痛,调补水血。
-
主治:
主治“割鲁了多温多约”(产后体弱多病),“拢勒很松”(高血压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香椿 Toona sinensis(A.Juss.) Roem. 乔木,高达16m。树皮赭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幼时具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50cm,有特殊气味;具小叶10~22,对生或近对生,具短柄;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8~15cm,基部偏斜,圆或阔楔形,先端尖,全缘或有稀疏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色淡,叶脉或脉间有长束毛;叶柄红色,基部肥大。圆锥花序顶生;花萼短小,5裂;花瓣5,白色,卵状椭圆形;退化雄蕊5,与5枚发有雄蕊互生;子房上位,5室,花盘远较子房为短。蒴果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顶端开裂为5瓣。种子椭圆形有翅。花期5~6月,果期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植。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刮去外层粗皮,切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微涩,气清香,性凉。入土、水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割鲁了多温多约”椿树树皮20g,皮子果树果实20g,胡椒5g,荜茇5g,干姜5g,云南五味子藤20g。研粉,每次5g,温开水送服。(思茅地区孟连县傣医沙拉验方)
2.治“拢勒很松”椿树心材20g,玉米轴20g。煎服。(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树皮含甾醇、鞣质。[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