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蒙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浙贝母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陶日格-诺格图如-乌布斯
-
民族药名出处:
《内蒙古蒙药材标准》
-
药材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清热,止咳,祛痰,开欲。
-
主治:
主治肺热,咳嗽,肺刺痛,慢性气管炎,气喘,喉感冒,鼻感冒,食欲不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浙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多年生草本。鳞茎半球形,直径1.5~6cm,有2~3片肉质的鳞片。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50~80cm。叶无柄;茎下部的叶对生,罕互生,狭披针形至线形,长6~17cm,宽6~15mm;中上部的叶常3~5片轮生,罕互生,叶片较短,先端卷须状。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梗长1~1.5cm;花钟形,俯垂;花被6片,2轮排列,长椭圆形,先端短尖或钝,淡黄色或黄绿色,具细微平行脉,内面并有淡紫色方格状斑纹,基部具腺体;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外向;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柱头3歧。蒴果卵圆形,直径约2.5cm,有6条较宽的纵翅。花期3~4月,果期4~5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湿润的山脊、山坡、沟边及村边草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宠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1)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直径1~2.5cm,高1~1.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较大而肥厚,略呈肾形,互相对合,其内有2~3枚小鳞叶及干缩的残茎。质脆而结实,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2)大贝 为鳞茎外层单瓣肥厚的鳞叶,一面凹人,一面凸出,呈新月形,长2~4cm,高1~2.5cm,厚0.6~1.5cm。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被白色粉末。余同“珠贝”。
以鳞叶肥厚、质坚实、粉性足、断面色白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类白色 ①淀粉粒多为单粒,稀有复粒或半复粒。单粒多呈圆形或卵形,直径6~56μm,脐点大多呈点状或裂缝状,也有呈飞鸟状、马蹄状的,均位于较小的一端,较大的淀粉粒,可见有偏心形的层纹。②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扁圆形,副卫细胞4~5个;表皮细胞中常可见细小草酸钙结晶,多呈细小方形、菱形或细杆状。③导管细小,多为螺纹。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平。效软、柔、稀。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肺热咳嗽,咯痰带血,肺刺痛 檀香、石膏、木香、葡萄干各10g,浙贝母20g。制成散剂。每次1~3g,每日1~3次,白糖水送服。(《蒙医金匮》五味贝母散)
2.治慢性肺病,协日或巴达干引起的咳嗽,肺脓疡 浙贝母20g,石膏、红花、丁香、远志、北沙参、查干泵嘎、吉勒泽各10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3次,温开水送服。(《蒙医金匮》八味贝母散)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鳞茎含浙贝母碱(verticine),去氢浙贝母碱(verticinone),浙贝宁(zhebeinine)[1],浙贝丙素(zhebeirine),鄂贝乙素(eduardine)[2],贝母辛碱(peimisine),β-谷甾醇,胡萝卜素[3],浙贝母碱-N-氧化物,11-去氧-6-氧代-5α,6-二氢芥芬胺(11-deoxo-6-oxo-5α,6-dihydrojervine),3β,17,23α-三羟-6-氧-N,O(3)-二乙酰基-12,13-环氧-22s,25s,5α-藜芦碱[12,13-epoxy-22s,25s,5α-veratramine-3β,17,23α-triol-6-one N,O(3)diacetate],苦鬼臼毒素(picropodophyllo toxin)[4],反式-半日花三烯醇(communol),19-异海松醇(isopimaran-19-ol),对映-16β,17-环氧贝壳松烷(ent-16β,17-epoxykaurane)等二萜化合物[5],十八碳烯酸等脂肪酸[6]。
-
药理作用:
1.镇咳作用 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皮下注射或灌胃给药,对氢氧化铵引咳小鼠,机械刺激引咳豚鼠和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咳猫均显镇咳作用[1]。浙贝母碱腹腔注射对二氧化硫引咳小鼠有镇咳作用[2]。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小鼠皮下注射2mg/kg可使单位时间内的活动次数明显减少;灌胃4mg/kg可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率提高,睡眠时间延长;皮下注射1mg/kg可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1]。
3.对平滑肌的作用 浙贝母碱低浓度对猫和兔离体胃灌流时,可使每分钟流出量增加50%以上,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高浓度时则流出量减少20%,显收缩作用[3]。浙贝母醇提物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片收缩有明显松弛作用[4],浙贝母碱低浓度可使兔离体小肠收缩加强[5]。而渐贝母醇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有明显松弛作用[4]。低浓度的浙贝母碱可使兔离体子宫收缩加强,已孕子宫比未孕子宫敏感[6]。
4.对心血管的作用 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给离体蛙心灌流时,可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完全阻滞或周期性阻滞;给麻醉猫静注可引起血压下降[5]。浙贝母碱和斯贝母葡萄糖苷对麻醉兔、猫、犬有降压作用;开胸犬左侧冠脉内注射浙贝母葡萄糖苷,不影响血压,但心率及冠脉流量增加[7]。浙贝母中所含4种脂肪酸均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8]。
5.其他作用 浙贝母碱能使兔、猫、狗瞳孔扩大,使涎液分泌明显抑制[3]。兔静注浙贝母碱可使血糖中等程度升高[5]。
6.毒性 豚鼠皮下注射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4mg/kg,可使少数豚鼠出现四肢颤动,6mg/kg出现惊厥死亡[9]。兔静注浙贝母碱最小致死量为10mg/kg,猫为8~10mg/kg,静注后出现瞳孔中等度扩大,四肢无力,最后出现震颤、惊厥、呼吸困难、死亡[3]。小鼠静注渐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最小致死量为9mg/kg[5]。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张建兴,等.药学学报,1991,26(3):231
(2)张建兴,等.植物学报,1991,33(12):923
(3)张建兴,等.药学学报,1992,27(6):472
(4)张建兴,等.植物学报,1993,35(3):238
(5)Kitajima J,et a1.Chern Pharm Bul1,1960,8(4):302
(6)新津和朋,等.生药学杂志(日),1987,41(3):174
药理
(1)钱伯初,等.药学学报,1985,20(4):306
(2)浙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