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肉

  • 音译名: 毕勒珠海音-玛哈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麻雀肉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毕勒珠海音-玛哈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肉或全体。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补精壮阳,祛寒,愈伤。
  • 主治: 主治肾衰弱,精液耗损,阳痿,身体虚弱。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asser montanus(Linnaeus)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麻雀 Passer montanus(Linnaeus) 体长约12cm。嘴粗短,圆锥状,黑色。虹膜暗红褐色。额后颈纯栗褐色,眼下缘、眼先、颏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颊、耳羽和颈侧白色,耳羽后都具有黑色斑块。上体砂褐色,翕和两肩密布黑色粉纹,并缀以棕褐色。两翅的小覆羽纯栗色,中、大覆羽黑褐而具白端,大覆羽更具棕褐色外缘;小翼羽、初级覆羽及全部飞羽均为黑褐色,各羽具有狭细的淡棕褐色边缘;外侧初级飞羽的缘纹,除第1枚外,其余羽基和近羽端两处,形稍扩成两道横斑状;内侧次级飞羽的缘纹较宽,棕色也较浓。尾暗绿色,羽缘较淡。胞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彩,两胁转为淡黄色,尾下覆羽较胁更淡。脚趾均为黄褐色。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栖干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分布几遍丘陵和平原地带。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冬季捕杀,除去羽毛、爪及内脏,洗净晒干或在牛油中煮煎后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效重、腻。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内称:“栖息于房屋附近……秋季粮田中成群,食粮田之种子。”并附图1幅。上述特征及附图与麻雀的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扎其勒抄即毕勒珠海音-玛哈(麻雀肉)。
  • 制剂: /
  • 选方: 治肾气衰弱,精液耗损,阳痿 将雪蛤蟆、肉豆蔻水獭肉、寒水石(制)、五灵脂泡囊草各等量。装入麻雀胸腔内,缝合后放入奶油内煎煮。每次5~10g,每日1~2次,食用。(《内蒙古验方》七味麻雀肉滋补剂)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