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涵盖药品研发、市场、临床等数据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关于西药类别中注射用贝利尤单抗的详尽概览。注射用贝利尤单抗的药理分类为免疫抑制药,ATC分类为其它免疫抑制剂,目前注射用贝利尤单抗的国内上市企业有1家,包括GlaxoSmithKline Manufacturing S.P.A.、GlaxoSmithKline Manufacturing S.P.A.等。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注射用贝利尤单抗的基本信息,如药品中标情况、同成分全球研发现状、国内药品临床试验登记……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药品说明书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19年7月12日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商品名称:倍力腾BENLYSTA
英文名称:Belimumab powder for concentrate for solution for infus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Beiliyou Dankang

【成份】

主要成份:贝利尤单抗
辅料:枸橼酸一水合物、枸橼酸二水合物、蔗糖和聚山梨酯80

【性状】

白色至类白色饼状物。

【适应症】

本品与常规治疗联合,适用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动(例如:抗ds-DNA抗体阳性及低补体、SELENA-SLEDAI评分≥8)的活动性、自身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成年患者。

【规格】

(1)400mg/瓶(2)120mg/瓶

【用法用量】

本品通过静脉输液给药。
应由有管理速发过敏反应经验的医务人员对本品进行静脉给药(见【注意事项】)。
本品给药可能会导致重度或危及生命的超敏反应和静脉输液反应。有报告患者在静脉输液后数小时出现急性超敏反应症状。还观察到给予适当对症治疗后再次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反应(见【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因此,本品应在能进行相应急救处理的环境中给药。考虑到迟发反应的可能性,患者应至少在前2次静脉输液后接受较长时间(数小时)的临床观察。
应当告知患者,接受本品治疗有发生严重或危及生命的超敏反应的潜在风险以及相关症状迟发或复发的可能性(见【注意事项】)。
静脉给药方案和给药方法
推荐的给药方案为10mg/kg,前3次每2周给药一次,随后每4周给药一次。应持续评估患者的病情。如果治疗6个月后疾病控制无改善,应考虑中止本品治疗。
本品用于静脉给药前必须复溶和稀释,输液时间至少1小时。不得通过静脉推注迅速给药。若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可减缓输液速度或中止输液。若患者发生严重超敏反应,必须立即停止本品的输液。
不应将本品与其他药物同时经同一静脉给药。尚未开展评价本品与其他药物合并用药的物理或生化相容性研究。
静脉给药前的预防性用药建议
使用本品进行静脉给药前,可考虑使用预防性用药,包括抗组胺药(联合或不联合解热镇痛药),以预防输液反应和超敏反应(见【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配制静脉给药溶液
本品用于静脉给药,以冻干粉形式包装于单次给药瓶中,应由专业医务人员使用下述无菌技术复溶和稀释。建议使用21-25号针头刺穿瓶塞进行复溶和稀释。
静脉给药复溶指南:
1.从冰箱取出药瓶,室温下静置10-15分钟,使药瓶升至室温。
2.使用无菌注射用水复溶本品,复溶溶液浓度为每ml含80mg贝利尤单抗
·使用1.5ml的无菌注射用水复溶药瓶中120mg贝利尤单抗
·使用4.8ml的无菌注射用水复溶药瓶中400mg贝利尤单抗
3.无菌注射用水的水流应朝向药瓶的一侧,以尽量减少泡沫形成。复溶期间,将药瓶置于室温条件下,轻轻转动药瓶60秒,每5分钟一次,直至粉末溶解。切勿摇晃。通常在加入无菌注射用水后10-15分钟内完成复溶,但也可能长达30分钟。复溶后的溶液应避光保存。
4.如果使用机械设备复溶本品,转速不应超过500rpm,且药瓶旋动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5.复溶完成后溶液应为乳白色、无色至淡黄色,且无颗粒。瓶内可能会有小气泡。
静脉给药稀释指南:
1.葡萄糖注射液与本品不相容。本品仅可使用0.9%氯化注射液(生理盐水)、0.45%氯化注射液(50%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注射液稀释至250ml,用于静脉输液。根据患者所需本品复溶溶液的体积,从含生理盐水、50%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注射液的250ml输液袋或输液瓶中抽取相同体积的液体并弃去,随后将所需体积的本品复溶溶液加入至输液袋或输液瓶中,轻轻倒置输液袋或输液瓶以混合溶液。药瓶中多余的复溶溶液必须丢弃。
2.给药前肉眼检查本品溶液是否有悬浮颗粒物和变色。如果观察到任何颗粒物或变色,请丢弃本品溶液。
3.如果不立即使用本品复溶溶液,应将其避光保存,并置于2℃-8℃下冷藏。本品经生理盐水、50%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注射液稀释后溶液,可置于2℃-8℃或室温条件下保存。本品从复溶到完成输液的总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
4.尚未观察到本品与聚氯乙烯或聚烯烃袋之间存在不相容性。

【不良反应】

安全性特征总结
3项注册前安慰剂对照静脉给药研究、1项安慰剂对照皮下给药研究和一项上市后安慰剂对照静脉给药研究评价了贝利尤单抗在SLE患者中的安全性。
下表数据反映了674例SLE患者,于第0、14和28天,之后每28天给药一次接受本品10mg/kg静脉给药(>1小时),直至52周的情况(有472例患者给药至少52周),以及556例SLE患者在本品200mg皮下给药每周一次长达52周的情况。所呈现的安全性数据包括部分患者在第52周后的数据。上市后报告数据也包含在内。
此外,多数患者还接受了以下一种或多种SLE伴随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药物、抗疟药、非甾体类抗炎药
本品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中分别有87%和90%的患者报告了不良反应。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腹泻(接受本品联合常规治疗的SLE患者发生率≥5%,高于安慰剂组的≥1%)。本品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中分别有7%和8%的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止治疗。
不良反应列表
药物不良反应按系统器官分类和频率分类,标准如下: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1/10);偶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十分罕见(<1/10,000);未知(无法从现有数据推算)。在每个频率组中,不良反应按严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下表中所列为给药后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最高频率。
系统器官分类 频率 不良反应
感染及侵染类疾病 十分常见 细菌感染,例如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常见 病毒性胃肠炎、咽炎、鼻咽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 常见 白细胞减少症
免疫系统疾病 常见 超敏反应*
偶见 速发过敏反应
罕见 迟发型非急性超敏反应
精神疾病 常见 抑郁
偶见 自杀想法和自杀行为
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 头痛失眠
胃肠疾病 十分常见 腹泻、恶心
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 偶见 血管性水肿、荨麻疹、皮疹
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 常见 肢体疼痛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 常见 静脉输液或注射相关全身反应*、发热
*“超敏反应”涵盖一组术语(包括速发过敏反应),其表现症状包括低血压、血管性水肿、荨麻疹或其他皮疹、瘙痒和呼吸困难。“静脉输液或注射相关全身反应”也涵盖一组术语,其表现症状包括心动过缓、肌痛、头痛、皮疹、荨麻疹、发热、低血压、高血压、头晕和关节痛。由于在所有病例中超敏反应与静脉输液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存在重叠,故无法进行区分。
特定不良反应描述
下文呈现数据源自静脉给药制剂临床试验(仅10mg/kg静脉给药)和皮下给药制剂临床试验的汇总。
输液反应或注射相关全身反应和超敏反应:输液或注射相关全身反应和超敏反应通常见于给药当天,但在药后数日也可能发生急性超敏反应。有多种药物过敏史或严重超敏反应病史的患者,该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
输液后3天内的输液反应和超敏反应发生率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2%和10%,其中分别有1.2%和0.3%的患者需要永久终止治疗。
感染:静脉和皮下给药研究中,感染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总发生率均为63%。本品治疗患者中发生率≥3%且高于安慰剂组至少1%的感染包括: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支气管炎和尿路细菌感染。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均为5%;其中严重机会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4%和0%。本品和安慰剂组中分别有0.7%和1.5%的患者发生感染而导致治疗中止。部分感染为重度或致命感染。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分别有3%和2%。
精神疾病:抑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各为3%。
在注册前静脉给药临床研究中,接受贝利尤单抗10mg/kg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2%(8/674)和0.4%(3/675)报告严重精神疾病事件,分别有0.6%(4/674)和0.3%(2/675)的患者报告严重抑郁。接受贝利尤单抗10mg/kg和贝利尤单抗1mg/kg治疗的受试者中各报告了1例自杀事件;安慰剂治疗患者未报告该事件。
贝利尤单抗10mg/kg静脉给药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上市后研究中,接受贝利尤单抗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0%(20/2002)和0.3%(6/2001)报告严重精神疾病事件,分别有0.3%(7/2002)和0.1%(1/2001)的患者报告严重抑郁。在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严重自杀想法/行为或无自杀意图的自我伤害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0.7%(15/2002)和0.2%(5/2001)。根据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表(C-SSRS),贝利尤单抗治疗患者和安慰剂治疗患者中分别有2.4%(48/1974)和2.0%(39/1988)报告自杀想法或自杀行为。两组均未报告自杀。
以上静脉给药研究中未排除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
在排除有精神疾病史患者的皮下给药临床研究中,贝利尤单抗组患者有0.2%(1/556)报告了严重精神病事件,而安慰剂组患者未报告此类事件。两组均未报告与严重抑郁相关的事件或自杀事件。根据C-SSRS,贝利尤单抗治疗患者和安慰剂治疗患者中分别有1.3%(7/554)和0.7%(2/277)报告自杀想法或自杀行为。
胃肠疾病:接受贝利尤单抗静脉输液治疗的肥胖患者(BMI>30kg/m2)中,恶心呕吐和腹泻的报告率高于安慰剂组,也高于体重正常患者(BMI≥18.5至≤30kg/m2)。肥胖患者中的这些胃肠道事件均非严重事件。
免疫原性:中和抗体和非特异性抗药抗体(ADA)检测的敏感性受所采集样本是否存在活性药物的限制。因此,无法得知研究人群中和抗体和非特异性抗药抗体的真实存在情况。在2项全球Ⅲ期研究(BEL110751和BEL110752)中,563例患者接受10mg/kg贝利尤单抗,其中4例(0.7%)患者持续存在抗药抗体;559例患者接受1mg/kg贝利尤单抗,其中27例患者(4.8%)的抗药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
在全球Ⅲ期研究(BEL110751和BEL110752)抗体持续阳性的受试者中,安慰剂组、1mg/kg和10mg/kg组分别有1/10(10%)、2/27(7%)和1/4(25%)的受试者在给药当日出现静脉输液反应;这些静脉输液反应均为非严重事件,严重程度为轻度至中度。少数检测出ADA的患者报告了严重/重度不良事件。ADA持续阳性受试者与ADA阴性患者的相应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率相似,后者在安慰剂组、1mg/kg和10mg/kg组分别为75/552(14%)、78/523(15%)和83/559(15%)。
在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产生抗药抗体的情况相对少见,另外由于抗药抗体阳性受试者的人数较少,故无法就免疫原性对贝利尤单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作出定论。

【禁忌】

已知对本品中活性物质或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尚未在下列患者组中进行研究,因此不推荐本品用于以下患者:
·重度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狼疮
·重度活动性狼疮肾炎
·HIV
·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感染
·低丙球蛋白血症(IgG<400mg/dl)或IgA缺乏(IgA<10mg/dl)
·重要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细胞/骨髓移植或肾移植史。
死亡
在静脉给药临床试验的对照阶段,本品治疗组报告的死亡人数多于安慰剂组。在3项临床试验中,2133例患者中共有14例患者在安慰剂对照、双盲治疗阶段死亡:安慰剂、本品1mg/kg、本品4mg/kg以及本品10mg/kg治疗组的死亡人数分别为3/675例(0.4%)、5/673例(0.7%)、0/111例(0%)和6/674例(0.9%)。没有出现占主导地位的单一的致死原因。病因包括感染、心血管疾病和自杀。
在本品皮下给药的对照试验中(N=836),共有5例患者在安慰剂对照、双盲治疗阶段死亡(安慰剂治疗组和本品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7%[2/280例]和0.5%[3/556例])。感染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重度感染
本品的作用机制可能增加感染(包括机会性感染)的潜在风险。在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本品)治疗的SLE患者中已有重度感染(包括致死病例)的报道(见【不良反应】)。在有重度或慢性感染或反复感染病史患者中,医师应特别谨慎使用本品。应密切监测接受本品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患者,并仔细考虑中断包括本品在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直到感染得到缓解。活动性或潜伏性结核患者中应用本品的风险尚不明确。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
JC(John Cunningham)病毒相关的PML所导致神经功能缺陷(包括致死病例),已在接受包括本品在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的SLE患者中有相关报告。PML的风险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剂治疗和免疫功能损害。有临床指征时,应考虑对表现出新发或恶化神经病学体征和症状的患者进行PML诊断并咨询神经学家或其他相关专家。在确诊PML的患者中,考虑停止包括本品在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静脉输液反应和超敏反应
本品给药可能会导致超敏反应和输液反应,且这些反应可能为重度的或致命的。如果出现重度反应,必须中断本品给药,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见【用法用量】)。前两次输液超敏反应的风险最大;但在每次输液时都应考虑此种风险。既往有多种药物过敏史或严重过敏反应病史患者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
可在本品输液前给予预防性用药,包括抗组胺药,联合或不联合解热镇痛药。尚未知预防性用药是否可降低输液反应的频率或严重程度。
在临床研究中,大约有0.9%的患者有严重输液反应和超敏反应,其中包括过敏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血管性水肿和呼吸困难。前2次输液的输液反应发生率更频繁,后续趋于减少(见【不良反应】)。已有患者在输液后数小时出现急性超敏反应症状的报告。还观察到给予初步适当对症治疗后再次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反应(见【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因此,本品应在能即刻处理这类反应的环境中给药。考虑到迟发反应的可能性,患者应至少在前2次输液后接受较长时间(数小时)的临床观察。应告知患者超敏反应可能在输液当天或输液后数天发生,并使患者了解可能出现的体征和症状以及复发的可能性。应指导患者在出现任何这些症状时立即就医(见【用法用量】)。
还观察到延迟型、非急性超敏反应,症状包括皮疹、恶心、疲劳、肌痛、头痛和面部水肿等。
抑郁和自杀想法或行为
静脉和皮下给药的对照临床研究表明,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中精神疾病(抑郁、自杀想法和行为)的报告频率更高,其中10mg/kg和1mg/kg组各有1例患者报告1例自杀事件(见【不良反应】)。在贝利尤单抗治疗前,医师应在考虑患者的病史和当前精神状态的情况下仔细评估抑郁和自杀风险,并在治疗期间持续监测患者。医师应建议患者(适当时包括护理人员),如果其出现新的精神疾病症状或原有精神疾病症状恶化,其应该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联系。如果患者出现此类症状,应仔细评估继续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的风险和获益。
恶性肿瘤和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免疫调节药物(包括贝利尤单抗)可能会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的风险。在有恶性肿瘤既往史的患者中或在新发恶性肿瘤患者中应谨慎考虑使用或继续使用本品。除已完全切除或充分治疗的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或宫颈癌患者外,尚未在过去5年内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开展研究。
免疫接种
不应在本品给药前30天内或给药期间接种活疫苗,因为目前尚未确定其临床安全性。目前在接受本品治疗患者中,尚无因个体接种活疫苗而继发感染的相关数据。
由于其作用机制,贝利尤单抗可能会干扰免疫接种的应答。然而,在评价对23价肺炎球菌疫苗的应答的小规模研究中,与接种时接受标准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本品的SLE患者对不同血清型的总体免疫应答相似。尚无充足数据能得出针对其他疫苗应答的结论。
有限的数据表明,在免疫接种后给予本品,不会影响保护性免疫应答产生的能力。在一项子研究中,发现既往接受破伤风、肺炎球菌或流感疫苗接种的一个小型患者组在本品治疗后维持了保护性滴度。
B细胞靶向治疗或环磷酰胺合并用药
尚未研究本品与其他B细胞靶向治疗或静脉用环磷酰胺联合使用的情况。本品与其他B细胞靶向治疗或环磷酰胺联合给药时应谨慎。
含量
本品每剂含量少于1mmol(23mg),即基本上“无”。
对驾驶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
尚未开展本品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影响方面的研究。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育龄期女性和女性避孕
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应在本品治疗期间和结束治疗后至少4个月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妊娠期用药
妊娠女性应用本品的数据有限(见【药理毒理】)。
妊娠期间不应使用本品,除非经证明对胎儿的潜在获益大于风险。
哺乳期用药
尚不清楚本品是否可分泌至人乳或摄入后是否可全身吸收。
由于母体抗体(IgG)可分泌至乳汁中,因此应在综合考虑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获益以及母亲接受治疗的获益后,再决定是否中止母乳喂养或者中止本品治疗(见【药理毒理】)。
生育力
目前没有本品对人类生育力影响的数据(见【药理毒理】)。

【儿童用药】

尚未确定本品在未成年人群(年龄小于18岁)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无相关数据。

【老年用药】

本品的临床研究中未纳入足够数量的≥65岁受试者以确定其与年轻受试者的临床反应是否不同。老年患者应慎用本品。

【药物相互作用】

尚未开展体内相互作用研究。慢性炎症期间特定细胞因子水平的增加可抑制部分CYP450酶的形成。尚不知晓贝利尤单抗是否能够间接调节此类酶。不能排除贝利尤单抗间接降低CYP活性的风险。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治疗指数狭窄的CYP底物类药物治疗,在开始或停止使用本品时,应考虑监测治疗,以便针对个体调整给药剂量(如华法林)。
在SLE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本品与其他药物合并用药,包括皮质类固醇、抗疟药、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和霉酚酸酯)、血管紧张素途径降压药、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没有证据表明与这些药物合并用药会对贝利尤单抗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尚未评价贝利尤单抗对其他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见【药代动力学】)。

【药物过量】

目前关于本品用药过量的临床经验有限。与用药过量病例相关的不良反应与本品预期的不良反应一致。
在人体中,间隔21天以静脉输液方式两次给予最高20mg/kg的剂量,与1mg/kg、4mg/kg或10mg/kg剂量相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或严重程度没有增加。
如不慎过量,应仔细观察患者并根据情况给予支持性治疗。

【临床试验】

国外静脉制剂Ⅲ期研究BEL110751BEL110752
在2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评价了本品的疗效,研究人群为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1684例SLE患者。患者患有活动性SLE疾病,定义为筛选期SELENA-SLEDAI评分≥6分和抗核抗体(ANA)检验结果阳性(ANA滴度≥1:80和/或抗双链DNA抗体阳性[≥30IU/mL])。这2项研究的设计相似,BEL110751为76周研究,BEL110752为52周研究,2项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均为第52周。
重度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和重度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狼疮的患者均被排除。
BEL110751主要在北美和西欧地区开展。基础标准用药包括皮质类固醇(76%;>7.5mg/天占46%)、免疫抑制剂(56%)和抗疟药(63%)。
BEL110752在南美、东欧、亚洲和澳大利亚开展。基础标准用药包括皮质类固醇(96%;>7.5mg/天占69%)、免疫抑制剂(42%)和抗疟药(67%)。
基线时,52%的患者具有较高疾病活动度(SELENA SLEDAI评分≥10),59%的患者有皮肤黏膜累及、60%有肌肉骨骼累及、16%有血液系统累及、11%有肾脏累及、9%有血管累及(基线时BILAG为A或B)。
主要疗效终点为复合终点SRI(SLE应答指数),该终点将应答定义为与基线相比,第52周时满足下列各项标准:
·SELENA-SLEDAI评分下降≥4分,以及
·未出现新的英国狼疮评估小组(BILAG)A级器官评分,或小于2个新的BILAG B级器官评分,以及
·医师全面评分(PGA)无恶化(增加<0.30分)
SLE应答指数反映在无任何器官系统或患者整体状况恶化的情况下SLE疾病活动度的改善。
在这两项研究中,贝利尤单抗10mg/kg组中获得SRI应答(如主要终点所定义的)的SLE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对终点各组成部分进行治疗组间比较,其应答率趋势与SRI一致(表1)
1BEL110751BEL110752和汇总数据第52周时的SLE应答指数和SLE应答指数组成部分
应答 BEL110751 BEL110752 两项研究汇总
安慰剂*
(n=275)
贝利尤单抗
10mg/kg*
(n=273)
安慰剂*
(n=287)
贝利尤单抗
10mg/kg*
(n=290)
安慰剂*
(n=562)
贝利尤单抗
10mg/kg*
(n=563)
SLE应答指数


相对于安慰剂组观察到的差异

相对于安慰剂的优势比(95%置信区间)
33.8% 43.2%
(p=0.0207)

9.4%


1.52
(1.07,2.15)
43.6% 57.6%
(p=0.0006)

14.0%


1.83
(1.30,2.59)
38.8% 50.6%
(p<0.0001)

11.8%


1.68
(1.32,2.15)
SLE应答指数组成部分
SELENA-SLEDAI下降≥4分的患者百分比 35.6% 46.9%
(p=0.006)
46.0% 58.3%
(p=0.0024)
40.9% 52.8%
(p<0.0001)
BILAG指数无恶化的患者百分比 65.1% 69.2%
(p=0.32)
73.2% 81.4%
(p=0.018)
69.2% 75.5%
(p=0.019)
PGA无恶化的患者百分比 62.9% 69.2%
(p=0.13)
69.3% 79.7%
(p=0.0048)
66.2% 74.6%
(p=0.0017)
*合并常规治疗
在2项研究的汇总分析中,基线时接受泼尼松(或等效药物)治疗剂量>7.5mg/天,在第40周至第52周,平均泼尼松剂量相对于基线降低至少25%至≤7.5mg/天的患者,贝利尤单抗组为17.9%,安慰剂组为12.3%(p=0.0451)。
根据改良的SELENA SLEDAI SLE发作指数定义SLE发作。在汇总分析中,治疗至首次发作的中位时间,贝利尤单抗组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分别为110天与84天,风险比=0.84,p=0.012)。52周观察期间,贝利尤单抗组有15.6%的患者出现重度发作,安慰剂组为23.7%(观察到的治疗差异=-8.1%;风险比=0.64,p=0.0011)。
汇总分析中,根据FACIT疲劳量表测量,贝利尤单抗组的疲劳改善情况优于安慰剂组。第52周时贝利尤单抗组相对于基线的评分变化均值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4.70与2.46,p=0.0006)。
为探索SRI应答的预测因素而进行的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具有明显疾病活动的患者获益最大,包括SELENA SLEDAI≥10分、或需要激素控制疾病、或低补体的患者。
事后分析确认了高应答亚组,例如基线时低补体及抗-dsDNA抗体阳性的患者,见表2。这些患者中,64.5%的基线SELENA SLEDAI评分≥10分。
2:基线时低补体及抗-dsDNA抗体阳性的患者
亚组 抗双链DNA抗体阳性及补体水平低
BEL110751BEL110752汇总数据 安慰剂组
(n287)
贝利尤单抗10mg/kg
(n305)
第52周的SRI应答率(%)

相对于安慰剂组的观察到的治疗差异(%)
31.7 51.5(p<0.0001)

19.8
第52周的SRI应答率(排除补体及抗双链DNA变化)(%)

相对于安慰剂组观察到的治疗差异(%)
28.9 46.2(p<0.0001)


17.3
52周内重度发作

出现重度发作的患者(%)

相对于安慰剂组观察到的治疗差异(%)
至重度发作时间[风险比(95%置信区间)]
29.6 19.0

10.6

0.61(0.44,0.85)
(p=0.0038)
第40周至第52周,泼尼松相对于基线降低≥25%至≤7.5mg/天*(%)

相对于安慰剂组的观察到的治疗差异(%)
(n=173)
12.1
(n=195)
18.5(p=0.0964)

6.3
第52周FACIT疲劳量表评分相对于基线的改善(均值)

相对于安慰剂组的观察到的治疗差异(均值差异)
1.99 4.21(p=0.0048)


2.21
BEL110751研究 安慰剂组
(n131)
贝利尤单抗10mg/kg
(n134)
第76周的SRI应答率(%)

相对于安慰剂组的观察到的治疗差异(%)
27.5 39.6(p=0.0160)

12.1
*基线泼尼松剂量>7.5mg/天的患者
东北亚研究BEL113750
在一项多中心、随机(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按照2:1比例分配)、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评价了贝利尤单抗与安慰剂在东北亚地区(中国、韩国、日本)的疗效、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生物标志物效应。研究设计和招募人群与前述2项全球Ⅲ期研究BEL110752和BEL110751相似,但BEL113750的入选标准对SLE疾病活动程度要求更高(在BEL110751和BEL110752中SELENA-SLEDAI评分≥6,在BEL113750中SELENA-SLEDAI评分≥8)。总共有707例活动性SLE受试者被随机。根据下述指标将受试者进行随机化分层:SELENA-SLEDAI(≤9 vs.≥10)、补体水平(低C3和/或C4 vs.无C3或C4降低)和患者来源国家(中国、日本或韩国)。
用于疗效分析的MITT人群中包含677例受试者。大多数受试者来自中国(n=517,76.4%);其余受试者来自日本(n=60,8.9%)和韩国(n=100,14.8%)。贝利尤单抗10mg/kg组中第52周时获得SRI应答(如主要终点所定义的)的受试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表3)。
表3:BEL 113750研究(MITT)第52周的SLE应答指数和SLE应答指数成分
SLE应答 安慰剂*
N226
贝利尤单抗10mg/kg*
N
451
应答,n/n(%) 87/217(40.1) 240/446(53.8)
相对于安慰剂组观察到的治疗差异 -- 13.72
相对于安慰剂的优势比(95%置信区间) -- 1.99(1.40,2.82)
p值 -- 0.0001
SLE应答指数组成部分    
SELENA-SLEDAI下降≥4分的患者百分比,n/n(%) 91/217(41.9) 249/446(55.8)
相对于安慰剂的优势比(95%置信区间)   2.01(1.42,2.86)
p值 -- <0.0001
无新的BILAG1A/2B评分,n/n(%) 148/217(68.2) 358/446 (80.3)
相对于安慰剂的优势比(95% CI) -- 1.91(1.32,2.77)
p值 -- 0.0007
PGA无恶化的患者百分比,n/n(%) 149/217(68.7) 345/446(77.4)
相对于安慰剂的优势比(95% CI) -- 1.57(1.09,2.27)
p值 -- 0.0149
*合并常规治疗
本品在四个次要疗效终点较安慰剂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证明了本品的临床获益(表4):
·第52周时SELENA SLEDAI相对基线下降≥4分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第52周时具有SLE应答指数(SRI)7应答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基线时接受泼尼松剂量>7.5mg/天的受试者在52周期间每日泼尼松剂量≤7.5mg/天和/或泼尼松剂量相对于基线降低50%的天数;
·52周内至首次重度SFI发作的时间。
4BEL113750研究(MITT)第52周时次要疗效终点
  安慰剂
N226
贝利尤单抗10mg/kg
N
451
SELENA SLEDAI下降≥4分的患者百分比,%(n/n) 92/218(42.2) 249/447(55.7)
相对于安慰剂组观察到的治疗差异% -- 13.50
相对于安慰剂的优势比(95% CI) -- 2.00(1.41,2.83)
p值 -- 0.0001
SRI7应答的患者,n/n(%) 43/183(23.5) 119/367(32.4)
相对于安慰剂组观察到的治疗差异 -- 8.93
相对于安慰剂的优势比(95%置信区间) -- 1.76(1.13,2.74)
p值 -- 0.0116
基线泼尼松剂量>7.5mg/天的患者在52周期间泼尼松剂量≤7.5mg/日和/或相比基线剂量减少50%的天数 184 352
中位值 0.0 0.0
最小值,最大值 0,365 0,364
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 0.0,172.0 0.0,213.5
p值 -- 0.0288
重度SFI发作,n(%) 50(22.1) 54(12.0)
至首次重度发作的中位天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
相对于安慰剂的风险比(95% CI)   0.50(0.34,0.73)
p值   0.0004
*由于事件数量太少而无法估计值,因此无法计算统计量。
该临床试验所观察到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免疫原性数据与全球试验一致。
其他特殊患者人群
对照临床试验中入组的男性患者或65岁以上患者数量较少,无法就性别或年龄对临床结果的影响作出有意义的结论。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贝利尤单抗是针对可溶性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蛋白(BLyS,也称为BAFF和TNFSF13B)的特异性人IgG1λ单克隆抗体,可阻断可溶性BLyS(一种B细胞存活因子)与其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贝利尤单抗可抑制B细胞(包括自体反应性B细胞)的存活,抑制B细胞分化为产免疫球蛋白浆细胞。
毒理研究
生殖毒性
妊娠食蟹猴生殖毒性研究:在妊娠GD20-22天至计划剖腹产GD150或分娩当天,妊娠食蟹猴每2周一次静脉注射贝利尤单抗5、150mg/kg(以AUC计算暴露量约为静脉给药10mg/kg MRHD的9倍或皮下注射200mg MRHD的20倍),最长达21周,未见本品对猴的母体毒性、发育毒性或致畸性。给药相关毒性可见母体不成熟和成熟B细胞计数下降,胎仔或幼仔的脾脏和淋巴结中淋巴组织B淋巴细胞密度降低、IgG水平增加,以及IgM水平减少。治疗相关发现仅限于母猴和幼猴的预期可逆性B细胞下降,以及幼猴的IgM可逆性下降。成年猴在产后停止贝利尤单抗给药,大约1年后B细胞数量恢复,幼猴在3月龄时恢复;胎内暴露于贝利尤单抗的幼猴,其IgM水平在6月龄时恢复。
贝利尤单抗可透过胎盘,GD150在胎仔脐带血和羊水中可检测到贝利尤单抗
尚未在动物研究中评价贝利尤单抗对雌、雄动物生育力的影响。
尚未开展长期动物研究评价贝利尤单抗的潜在致癌性。

【药代动力学】

下面列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基于2项静脉制剂Ⅲ期研究(BEL110751和BEL110752)中563例接受贝利尤单抗10mg/kg患者的群体参数估计值。
吸收
本品通过静脉输液给药。通常在静脉输液结束时或结束后不久观察到贝利尤单抗血清峰浓度。采用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典型参数值模拟浓度时间曲线,基于模拟结果,血清峰浓度为313μg/ml(范围:173-573μg/ml)。
分布
贝利尤单抗向组织分布的稳态分布容积(Vss)大约为5升。
生物转化
贝利尤单抗是一种蛋白质,预期代谢途径是通过广泛分布的蛋白水解酶降解成小分子多肽和单一的氨基酸。未开展典型的生物转化研究。
消除
贝利尤单抗血清浓度以双指数方式下降,分布半衰期为1.75天,终末半衰期为19.4天。系统清除率为215ml/天(范围:69-622ml/天)。
特殊患者人群
儿童人群:未获得儿童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数据。
老年人:在有限样本量的老年患者中研究了本品。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发现,在静脉给药总体SLE研究人群内,年龄并不影响贝利尤单抗的暴露水平。然而,鉴于年龄≥65岁受试者的样本量较少,不能确切排除年龄的影响。
肾损害:尚未开展特定研究以考察肾损害对贝利尤单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临床开发期间,在合并有SLE和肾损害的患者(261例中度肾损害受试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和<60ml/min;14例重度肾损害患者,肌酐清除率≥15ml/min和<30ml/min)中研究了本品。对于肾损害的患者进行群体药代动力学建模,来估计系统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中位值为79.9ml/min的患者相比,轻度肾损害(75ml/min)患者中,系统清除率下降估计值为1.4%,中度肾损害患者(45ml/min)为11.7%,重度肾损害患者(22.5ml/min)为24.0%。虽然蛋白尿(≥2g/天)增加了本品的清除率,但肌酐清除率降低又使清除率下降,这些影响尚在预期变化范围之内。因此,建议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在有限的SLE肾损害患者中研究了本品。根据现有资料,轻度、中度或重度肾损害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由于重度肾损害患者的数据有限,因此建议慎用于此类患者。
肝损害:尚未开展考察特定研究以考察肝损害对本品药代动力学的影响。IgG1分子(如贝利尤单抗)由广泛分布的蛋白水解酶分解代谢,并非局限于肝组织,因此肝功能变化不太可能对贝利尤单抗的消除产生任何影响。
尚未开展针对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研究。肝损害患者不太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体重/体重指数(BMI)
经体重标准化后的本品给药降低了体重过轻受试者的暴露量(BMI<18.5),并增加了肥胖受试者(BMI≥30)的暴露量。BMI依赖性暴露量变化未导致疗效出现相应变化。10mg/kg贝利尤单抗组肥胖受试者的暴露量增加,并未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或严重不良事件数量较安慰剂组肥胖受试者整体增加。然而,观察到肥胖患者的恶心、呕吐和腹泻发生率较高。肥胖患者中的这些胃肠道事件均非严重事件。
不建议对低体重或肥胖受试者进行剂量调整。

【贮藏】

未开封药瓶
冰箱内冷藏(2℃-8℃)保存。请勿冻存。置于原包装内避光贮藏,有效期为60个月。
复溶溶液
采用注射用水复溶后,如果不立即使用复溶后溶液,应避光保存,并在2℃-8℃冰箱中储存。本品从复溶到完成输液的总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
复溶并稀释后的溶液
以0.9%(9mg/ml)氯化注射液、0.45%(4.5mg/ml)氯化注射液或注射用乳酸林格氏溶液稀释后的本品溶液,应在2℃-8℃或室温(15℃-25℃)条件下储存。本品从复溶到完成输液的总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

【包装】

120mg:玻璃瓶(5ml)装,1瓶/盒
400mg:玻璃瓶(20ml)装,1瓶/盒

【有效期】

60个月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1)400mg/瓶 S20190033
(2)120mg/瓶 S20190032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GlaxoSmithKline Manufacturing SPA.
生产地址:Strada Provinciale Asolana 90, San Polo di Torrile, Parma 43056, 意大利
中国办事处:上海市黄浦区西藏中路168号6楼
邮政编码:200001
电话号码:(86 21)23019800
传真号码:(86 21)23019801
GSK热线:800-820-3383/400-183-3383
  • 说明书修订日期

  • 药品名称

  • 成份

  • 性状

  • 适应症

  • 规格

  • 用法用量

  • 不良反应

  • 禁忌

  • 注意事项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儿童用药

  • 老年用药

  • 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过量

  • 临床试验

  • 药理毒理

  • 药代动力学

  • 贮藏

  • 包装

  • 有效期

  • 执行标准

  • 批准文号

  • 生产企业

查看更多药品说明书,请前往“合理用药”平台

国内上市情况

  • 上市企业数 1
  • 国产上市企业数 0
  • 进口上市企业数 1
批准文号 药品名称 规格 剂型 生产单位 上市许可持有人 药品类型 国产或进口 批准日期
国药准字SJ20190032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120mg/瓶
注射剂
生物制品
进口
2024-08-23
S20190032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120mg/瓶
注射剂
生物制品
进口
2019-12-10
S20190033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400mg/瓶
注射剂
生物制品
进口
2019-12-10

查看更多国内药品批文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同成分全球上市情况

药品名称 公司名称 申请号/批准号 规格 剂型/给药途径 上市国家/地区 市场状态 日期
BENLYSTA
GSK BIOPHARMA ARGENTINA S.A.
56675
120 MG
POLVO PARA SOLUCION PARA PERFUSION (IV)
阿根廷
BENLYSTA
GSK BIOPHARMA ARGENTINA S.A.
56675
400 MG
POLVO PARA SOLUCION PARA PERFUSION (IV)
阿根廷
Benlysta
EMRA-MED Arzneimittel GmbH
2671261
400.mg
Pulver zur Herstellung eines Infusionslösungskonzentrates
德国
zugelassen
2011-12-10
Benlysta
HAEMATO PHARM GmbH
2671263
400.mg
Pulver zur Herstellung eines Infusionslösungskonzentrates
德国
zugelassen
2012-02-11
Benlysta
EurimPharm Arzneimittel GmbH
2671259
120.mg
Pulver zur Herstellung eines Infusionslösungskonzentrates
德国
zugelassen
2012-09-03

查看药品全球上市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药品中标情况

药品规格: 41
中标企业: 4
中标省份: 18
最低中标价700
规格:120mg
时间:2023-02-22
省份:西藏
企业名称:GlaxoSmithKline (Ireland) Limited
最高中标价0
规格:120mg
时间:2020-05-13
省份:青海
企业名称:GlaxoSmithKline Manufacturing S.P.A.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转化系数 最小制剂单位价格(元) 价格(元) 生产企业 投标企业 省份 公布时间 网页链接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注射剂
120mg
1
1976
1976
GlaxoSmithKline Manufacturing S.P.A.
北京科园信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
青海
2020-05-13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注射剂
120mg
1
1796
1796
GlaxoSmithKline (Ireland) Limited
陕西
2020-04-15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注射剂
150mg
1
1976
1976
Glaxo Group Limited
辽宁
2020-10-26
查看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注射剂
120mg
1
1976
1976
GlaxoSmithKline (Ireland) Limited
北京科园信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
陕西
2020-04-26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注射剂
120mg
1
700
700
GlaxoSmithKline (Ireland) Limited
葛兰素史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四川
2024-08-14
查看

查看更多药品招投标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国家集中采购情况

中选企业

0

最高中选单价

0

最高降幅

中选批次

0

最低中选单价

0

最低降幅

药品名称 中选企业 剂型 规格包装 采购周期 中选价格(元) 国家集采批次 公布日期

查看更多药品国家集中采购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一致性评价

  • 通过厂家数 0
  • 通过批文数 0
  • 参比备案数 0
  • BE试验数 0
企业 品种 规格 剂型 过评情况 过评时间 注册分类

查看更多过评企业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同成分全球研发现状

药物名称 研发代码 首家研发企业 参与研发企业 治疗领域 适应症(中) 全球最高研发阶段 中国最高研发阶段 靶点(简化靶点)
贝利尤单抗
GSK-1550188;HGS-1006
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
葛兰素史克;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
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眼科;神经系统;肿瘤;炎症;免疫调节;血液系统;泌尿生殖系统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血管炎;抗合成酶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皮肌炎;肺气肿;特发性炎症性肌病;间质性肺疾病;肾移植排斥;狼疮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肌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硬皮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眼病;韦格纳肉芽肿
查看 查看
BLyS

查看更多全球研发现状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国内药品注册申报情况

  • 申办企业数 2
  • 新药申请数 0
  • 仿制药申请数 0
  • 进口申请数 13
  • 补充申请数 12
受理号 药品名称 CDE企业名称 申请类型 注册类型 承办日期 状态开始日期 办理状态 审评结论
JXSL1300003
Belimumab
Glaxo Group Limited, England
进口
2013-01-24
2014-08-27
制证完毕-已发批件 1003843376509
查看
JXSS1800005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Glaxo Group Limited
进口
2018-04-16
2019-07-16
已发件 郭海容
查看
JYSB2300057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GlaxoSmithKline (Ireland) Limited
补充申请
2023-04-05
查看
JYSB2300212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GlaxoSmithKline (Ireland) Limited
补充申请
2023-12-12
查看
JYSB2300211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GlaxoSmithKline (Ireland) Limited
补充申请
2023-12-12
查看

查看更多药品审评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国内药品临床试验登记

  • 申办企业数 15
  • Ⅰ期临床试验数 3
  • Ⅱ期临床试验数 0
  • Ⅲ期临床试验数 3
  • Ⅳ期临床试验数 1
登记号 试验专业题目 药物名称 适应症 试验状态 试验分期 申办单位 试验机构 首次公示日期
CTR20180672
在Belimumab 未获得批准的国家,提供Belimumab 制剂的供药方案
贝利尤单抗注射液
完成 BEL113750:一项Belimumab 与安慰剂对比,治疗东北亚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受试者的52研究和 BEL116027:一项在接受过Belimumab 10mg/kg 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受试者中,评价停药再给药及复发现象的开放、非随机、52 周研究并且研究者认为患者适合继续接受Belimumab静脉制剂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成人患者
已完成
其它
Glaxo Group Limited、GlaxoSmithKline Manufacturing S.p.A.、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2018-12-18
CTR20150079
在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受试者中评价Belimumab加标准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已完成
Ⅲ期
Glaxo Group Limited, England、Hospira Inc.、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5-05-21
CTR20223328
一项在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儿童受试者中评价贝利尤单抗皮下给药联合标准治疗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贝利尤单抗注射液
风湿性疾病及免疫药物
已完成
Ⅰ期
GlaxoSmithKline (Ireland) Limited、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laxo Operations UK Ltd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22-12-23
CTR20233175
一项在系统性硬化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SSc-ILD) 成人患者中评价贝利尤单抗皮下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研究
贝利尤单抗注射液
系统性硬化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进行中
其它
GlaxoSmithKline (Ireland) Limited、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laxo Operations UK Ltd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2023-11-13
CTR20243677
一项在结缔组织病(CTD)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LD)成人患者中评价贝利尤单抗皮下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研究
贝利尤单抗注射液
结缔组织病(CTD)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LD)
进行中
Ⅲ期
GlaxoSmithKline (Ireland) Limited、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4-10-16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试验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同成分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