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树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傣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白花树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埋秀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豆科植物羊蹄甲的树皮。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收敛止泻。
-
主治:
主治“兵洞烘洞飞暖”(皮肤瘙痒,斑疹,疥癣,湿疹),“兵洞飞暖龙”(疔疮痈疖脓肿),“缅白贺”(毒虫咬伤),“唉,哈勒”(咳嗽,咯血),“拢蒙沙嘿”(腹痛腹泻,赤白下痢),“斤毫冒兰,鲁短”(消化不良,腹泻),“把办哦勒”(外伤出血)。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Bauhinia variegat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羊蹄甲 Bauhinia variegata L. 半常绿乔木,高达8m。单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圆形或宽卵形,有时见为肾形,先端2裂至叶片的1/4~1/2,裂片近三角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截形或心形,两面近无毛,主脉9~11条,花时落叶或不全落。少花侧生成短总状花序;花大芳香,粉红色或白色,具红紫色或黄色条纹,近无梗或具短梗;萼管状,有茸毛,裂片1,佛焰苞状,先端全缘或具5小齿;花瓣5,最上一片稍宽大,倒卵形,其余倒披针形;发有雄蕊5或3;子房有长柄,花柱长过雄蕊。荚果扁平,长15~25cm,宽1.5~2cm。种子10~15粒,扁平圆形,褐色。花期全年,3月最盛。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500~1500m的次生林中。分布于我国华南、西南地区,现已广泛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树皮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涩,性凉。入水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外用:适量,研粉调搽或干撒。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兵洞烘洞飞暖”,“兵洞飞暖龙”,“缅白贺”白花树皮、台乌干品各等量。研粉,混匀,用酒调匀,外搽。
2.治“唉,哈勒”白花树皮干品适量。研粉,用蜂蜜,调成如豌豆大小丸,开水送服,每次2~5丸。
3.治“拢蒙沙嘿”白花树皮20g,金花果10g。煎服。(l~3方出自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4.治“斤毫冒兰,各短”白花树皮15~30g,水煎服,胡椒为引。(《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5.治“把办哦勒”白花树皮干品适量。研粉,外撒患处。(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茎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1],山柰酚一3一葡萄糖苷(kaempferol-3-glucoside)等黄酮苷[2]。
全株含槲皮苷(quercitrin),异懈皮素(isooucrcetin),芸香苷(rutin),花旗松素鼠李糖苷(taxifoline rhamnoside)[3]。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