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

  • 音译名: 阿拉坦-道斯勒-其其格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旋覆花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阿拉坦-道斯勒-其其格
  • 民族药名出处: 《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菊科植物欧亚旋覆花、日本旋覆花的头状花序。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止刺痛,杀黏,燥协日乌素,愈伤。
  • 主治: 主治黏刺痛,黏热,炭疽,扭伤,骨折,脑刺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Inula japonica Thunb.;Inula britannic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欧亚旅覆花 Inula britanica L.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全体密被细毛及白色绵毛。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抱茎,全缘或具微锯齿,下面密被糙伏毛。头状花序少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花序直径3~5cm;花序梗密被白色绵毛或细毛;苞片披针形,被毛;总苞半圆形,直径13~22mm,总苞片4层,外层线状披针形,内层线形,外面密被白色细毛或绵毛;舌状花1层,花冠先端3齿裂,基部连合或管状,雌蕊1;管状花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雌蕊1。瘦果长方椭圆形,有棱,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2.日本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具纵棱,绿色或微带紫红色。叶互生,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窄长椭圆形,长6~10cm,宽1~2.5cm,先端尖,基部稍狭,有时呈圆形小耳半抱茎,全缘或具细锯齿,上面绿色,疏被糙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糙伏毛。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直径3~4cm;花序梗被白毛;近花序处通常有1披针形的苞片,被柔毛;总苞半圆形,长8~10mm,直径1~1.8cm,总苞片数层,外层披针形,内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干膜质,外面被毛或仅具缘毛;花托微凸;舌状花1层,黄色,雌性,花冠先端3浅裂,基部两侧稍连合呈管状,雌蕊1,子房下位具棱,被白色短硬毛,花柱线形,柱头2裂;管状花两性,位于花序的中央,花冠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雄蕊5,聚药,花丝分离而短,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欧亚旅覆花 Inula britanica L. 生于溪沟边或山野间。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青海、新疆等地。 2.日本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或水旁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
  •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重黏土及过干燥地不宜栽培,忌连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分株繁殖。种子繁殖:8月果实成熟时,分批采摘,脱粒,晒干。春播3~4月,条播,按行株距30cm×30cm开浅沟,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播入为内,覆土,浇水。经2~3星期出苗,每1hm2用种量11.25kg。穴播,按行株距25cm×25cm开穴播种。分株繁殖:3~4月挖掘植株的分蘖苗及根芽,穴栽,每穴可栽分菜苗3株或根芽4~5节,覆土。 田间管理 用种子繁殖待苗高3~6cm时,间苗、补苗。每年5月和7月及雨后要进行中耕除草,并结合施肥,以入畜粪为主。收割后需进行培土。遇旱季要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多雨季节注意松土排水。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I00O倍液或用石灰5kg加水100kg浇穴。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来摘即将开放的花序,阴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1)旋覆花 花序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cm。总苞球形,总苞片5层,覆瓦状排列,狭披针形;外层苞片上部叶质,下部革质,内层苞片干膜质,较窄。舌状花1轮,黄色,长约1cm,先端具3齿,多卷曲,常脱落;管状花多数,棕黄色,长约5mm,先端具5裂片,子房圆柱形,具10条纵棱,棱部被毛。冠毛1轮,22~30条,白色,长4~5mm。气微,味苦、辛、咸。 (2)欧亚族覆花 花序直径1~2cm,总苞片4~5层,外层苞片上部叶质,下部革质。舌状花花冠长1~2cm,宽1~1.5mm。管状花花冠长4~6mm,冠毛20~25条。 以完整、朵大、色黄、无枝梗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1)旋覆花 ①外层苞片非腺毛多分布于下表面中脉附近及边缘部分,长200~560μm,由4~8个细胞组成,单列,顶部细胞较长,常断折。腺毛棒槌状,长84~100μm,直径26~33μm,单列或双列,由5~18个分泌细胞组成,外围角质囊。②舌状花表皮细胞长多角形或长方形,基部细胞壁厚木化,具横向裂隙状单纹孔;腺毛多数。③柱头顶端乳突长而尖,长33~40μm,侧面乳突较短;柱头细胞中含草酸钙柱晶,花柱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或柱晶,子房非腺毛长78~180μm,多为双列式三细胞毛,有时其中1列为单细胞,另1列为双细胞。④冠毛为数列至30列细胞并生,细胞上端尖而游离,外倾成刺状。⑤管状花裂片下表面有少数腺毛。⑥花粉粒类球形,直径22~28μm,外层有刺状突起,具3个萌发孔。 (2)欧亚旅覆花 ①外层苞片非腺毛密布于叶质部中下方,长350~1280μm,腺毛长90~140μm,直径30~45μm②舌状花喉部有时可见少数或多数非腺毛。③花柱细胞中常见多数草酸钙方晶和柱晶。④花粉粒直径22~33μm。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1,冷浸24h,或于水浴上加热回流15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0m1,取lm1,加粉适量,再加浓盐酸数滴,加热5min,显红色。(检查黄酮) (2)薄层色谱 取本品5g,加石油醚50m1,回流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乙酸乙酯-丙酮(1:1)2ml溶解,取上清液作供试品溶液,以旋覆花内酯、旋覆花次内酯为对照品溶液,点样子硅胶H-0.5%CMC板上,用苯-乙酸乙酯(1:2)展开,蒸气熏,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处显相同斑点。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微苦,性平。效柔、糙、燥。 1.《光注释集》:“味消化后味苦,效轻、柔、糙、燥。” 2.《无误蒙药鉴》:“味苦。”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多生于阴坡,叶簇生,粗糙,色黑绿,茎直立,味苦,花似金色的展伞。”《无误蒙药鉴》载:“花多数似紫菀,色黄,形如展开的黄色伞。味苦,异名为小毛连菜,因此,其株应小于毛连菜。”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的形态特征与蒙医所沿用的旋覆花形态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阿扎格-斯日沼木即阿拉坦-道斯勒-其其格(旋覆花)。
  • 制剂: /
  • 选方: 治赫依刺痛,协日刺痛,脑刺痛 野兔心干、草乌(制)各5g,酸模10g,狼毒(制)、旋覆花各15g。制成水丸。每次1g,每日1次,晚睡前白开水送服。(《观者之喜》五味止刺痛散)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欧亚旅覆花含槲皮素(quercetin)[1],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2],大花旋覆花内酯(britannilactone)等[3]。日本旋覆花含旅覆花次内酯(inulicin)[4]。花尚含槲皮素,柽柳素(tamarlxetin),蒲公英甾醇等[2]。
  • 药理作用: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二化硫引咳法证明,小鼠腹腔注射旋覆花水煎剂有明显的镇咳作用。采用小鼠气管冲洗酚红法,腹腔注射水煎剂,呈现显著祛痰作用[1]。旋覆花黄酮对组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痉挛亦有对抗作用,但较氨茶碱的作用慢而弱[2]。 2.抗炎作用  腹腔注射旋覆花水煎剂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口服未见此作用[1]。 3.抑菌、杀虫作用  旋覆花煎剂在体外对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欧亚旋覆花内酯在体外对阴道滴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已均有强大的杀原虫作用[4]。 4.其他作用  小鼠灌服旋覆花热水提取物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5]。 5.毒性  旋覆花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2.5g/kg,死亡前出现兴奋、呼吸加快、抽搐、四肢震颤等[3]。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Dombrowicz E,et a1.C A,1969,70:44813s (2)白乃生,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生毕业论文,1992.21 (3)周炳南,3rd Sino-French Syrup on the Chemistry of NaturalProducts Shanghai Oct,5~7,1993.13 (4)李广勋.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279 药理 (1)王建华,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1990.91 (2)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