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花

  • 音译名: 皇丈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火焰花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皇丈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爵床科植物火焰花的根及叶。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祛风利水,凉血止痛,截疟。
  • 主治: 主治“兵哇皇,唉”(风热感冒咳嗽),“拢沙龙接火”(咽喉肿痛),“拢崩短旧”(脘腹痉挛剧痛),“拢蒙沙喉”(风湿热痹证,肢体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阻伤”(跌打损伤),“拢害线”(疟疾),“贺接贺办,儿赶短嘎”(头痛头昏,胸腹胀闷)。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hlogacanthus curviflorus (Wall.) Nees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火焰花 Phlogacanthus curviflorus(Wall.)Nces 灌木,高达3m。叶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2~30cm,先端尖至渐尖,具12~17对测脉。聚伞状圆锥花序穗状,顶生,长14~18cm,直径6~7cm;苞片和小苞片微小;花萼裂片5,三角状披针形,长5~7mm,密生微毛;花冠紫红色,长约5cm,外面密生微毛和腺毛,花冠筒长约4.2cm,略弯,裂片2唇形,上唇2裂,下唇3深裂;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的近基部,稍外露,花药2室,花丝基部附近有2个退化雄蕊的残迹。蒴果长约3cm,具10粒种子。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400~1600m的沟谷雨林下、水边、沼泽地。云南南部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挖取报,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叶随时可采,多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气臭,性寒。入水、土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适量用水磨汁服。外用:叶鲜品适量,捣烂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兵哇皇,唉”,“拢沙龙接火”,“拢崩短旧”火焰花15g,马蓝根15g。开水泡服。 2.治“拢沙龙接火”火焰花根适量。用水磨汁服。(1、2方出自勐腊县傣医波溜燕验方) 3.治“拢蒙沙喉”火焰花鲜叶适量。捣烂,炒热,外敷患处。(勐腊县傣医波儿验方) 4.治“拢蒙沙喉”火焰花叶、香茅草根、生姜鲜品各适量。捣烂,炒热,敷患处。(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 5.治“拢梅兰申”火焰花、文殊学、接骨草、笔管草、树头菜鲜品各适量。捣烂,加少许猪油、淘米水,炒热,包敷患部。(勐海县傣医岩吨囡验方) 6.治“阻伤”,“拢蒙沙喉”火焰花叶、旱莲草、马蓝鸭嘴花文殊兰、光叶巴豆、五叶山小桔、大接骨草、平卧土三七车前草鲜品各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患处。 7.治“阻伤,拢梅兰申”火焰花叶、旱莲草、马蓝鸭嘴花文殊兰、光叶巴豆、五叶山小桔、除风草、平卧土三七车前草鲜品各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包敷患部。(6、7方出自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8.治“拢害线”,“贺接贺办,儿赶短嘎”火焰花全株15g。煎服。(《西双版纳傣药志》)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