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

  • 音译名: 嘿麻电龙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雷公藤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嘿麻电龙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除风通血,消肿止痛。
  • 主治: 主治“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拢蒙沙喉”(风湿热痹证,肢体关节红肿热病,屈伸不利)。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 f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攀援藤本,高2~3m。小枝红褐色,有棱角,具长圆形的小瘤状突起和锈褐色绒毛。单叶互生,亚革质,卵形、椭圆形或广卵圆形,长5~10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圆或阔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淡绿色,主脉和侧脉在叶的两面均稍隆起,脉上疏生锈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5mm,表面密被锈褐色短绒毛。花小,白色.为顶生或腋生的大型圆锥花序,萼为5浅裂;花瓣5,椭圆形;推蕊5,花丝近基部较宽,着生在杯状花盘边缘;子房上位,三棱状,花柱短,柱头头状。翅果,膜质,先端圆或稍成截形,基部圆形,长约1.5cm,宽约1cm,黄褐色,3棱,中央通常有种子1粒。种子细长,线形。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背阴多湿稍肥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林和次生杂木林中。分布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采收。切段晒干备用;或去皮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徽涩、苦,性凉。有毒。入土塔。
  • 用法用量: 外用:15~30g,泡酒擦。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治“拢梅兰申”,“拢蒙沙喉”雷公藤30g,大叶钩藤30g,黑皮跌打30g,苏木30g。泡酒外擦患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岩罕单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含雷公藤碱(wilfordine),雷公藤次碱(wil-forine),雷公藤碱乙(wilforgine),雷公藤碱丁即雷公藤春碱(wilfortrine),雷公藤碱戊(wilforidine)[1],雷公藤碱己即异卫矛碱(Wilformine,euonine),雷公藤碱庚(Wilforzine)[2],雷公藤碱辛(neowilforine)[3],1一去乙酰基雷公藤碱(l-desacetyl wifor-dine),1一去乙酰基雷公藤碱丁(1-desacetyl wilfortrine),2一去苯甲酰基一2一烟酰基雷公藤次碱(2-debenzoyl-2-nicotinoyl wilfo-rine)[4],异雷公藤碱(isowilfordine)[5],雷公藤希碱(wilfor-cidine)[6],南蛇藤桂皮酰胺(celacinninc),南蛇藤β-呋喃甲酰胺(celafurine),南蛇藤苄酰胺(celabenzine)l[7],雷公藤内酯(wilfor-lide)A、B[8],雷酚萜醇(triptonoterpenol)[9],16一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6-hydroxytriptptolide)[10],雷公藤内酯醇即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11],表雷公藤内酯三醇(epitriptriolide)[12],雷贝壳杉烷内酯(tripterifordine)[13],对映一雷贝壳杉烷内酯(antripto-hctone)[14],雷公藤酸(tripterygic acid),直楔草酸(ortbosphenicacid)[15],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胡萝卜苷(daucosterol)[8]。
  •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大鼠腹腔注射雷公藤煎剂对甲醛性足跖肿胀和组胺引起的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增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1]。 2.对免疫系统的作用(1)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雷公藤煎剂10g/kg,连续7d,可降低胸腺重量,但脾脏重量却增加,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则有增强作用;腹腔注射雷公藤总苷(TW)20mg/kg,连续7d,可使外周白细胞数明显降低,也能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但对胸腺、脾脏重量却无明显影响;腹腔注射雷公藤碱丁和雷公藤碱己80mg/kg4d,均能明显减轻小鼠脾脏和胸腺重量[2]。 (2)对细胞免疫的作用 总苷在体外可明显抑制人血T细胞转化和E一花环的形成,10μg/ml时抑制率即达90%。小鼠腹腔注射雷公藤挥发油连续7d,脾细胞对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反应受到明显抑制,对绵羊红细胞引起的迟发性过敏反应也有明显抑制[3]。 (3)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小鼠腹腔注射雷公藤挥发油,连续7d,可减少脾脏有核细胞数,脾指数略有降低,对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和体外抗原结合细胞(RFC)均有明显降低,对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却没有明显影响,其对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辅助性T细胞而实现的[3]。 3.抗肿瘤作用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二醇对淋巴性白血病L1210、P388的有效剂量为0.1mg/kg[4]。小鼠腹腔注射雷公藤甲素0.2mg/kg或0.25mg/kg,对L615白血病有明显疗效,不仅可使部分小鼠长期存活,而且可使长期存活小鼠经数次攻击而不引致内血病[5]。 4.对实验性肾炎的作用 雷公藤对多种肾炎模型有预防和保护作用[6]。 5.抗生育作用 总苷连续灌服可致实验性雄性小鼠生育减少及不育,且有可逆性,并不影响睾丸间质细胞[7]。 6.杀虫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雷公藤根、茎、叶的水及乙醇浸液均有毒杀裂叶星毛虫与苍叶虫的能力[8]。 7.其他作用 麻醉兔腹腔注射雷公藤醇提取物有短时降血压作用,同时见呼吸抑制,大量时可见心律不齐。对离体豚鼠心房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和在体兔子宫平滑肌均有兴奋作用,也可使豚鼠回肠收缩加强[9]。 8.毒性 雷公藤煎剂小鼠灌胃、腹腔注射的LDS。分别为112g/kg和50.5g/kg[1]。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