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椒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傣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山鸡椒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沙海滕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药材来源:
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和树皮。沙海傣语意为驱散消除病邪,使身体健康之意沙海滕因其所治之病疗效显著故而得名。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健胃消食,祛风散寒止痛。
-
主治:
主治“兵哇嘎,唉,贺接”(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短嘎,接短,冒开亚毫”(腹胀,腹痛,不思饮食),“短混害哈”(恶心欲呕)。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Litsea cubeba ( Lour. ) Pers.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山鸡椒 Lilsea cubeba(Lour.) Pers.又名:山胡椒《滇南本草》,味辣子《分类草药性》,山苍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落叶灌水或小乔木,高可达10m。除嫩枝、叶有绢毛外,其他部分无毛。有强烈的姜香。根圆锥形,灰白色,茎皮灰褐色。叶互生,纸质,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1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叶炳纤细,长10~20mm。花先叶开放或同时开放,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或束生,总苞片4,黄白色,有缘毛;每1花序有花4~6朵;雄花直径约3mm,花被裂片6,倒卵形,雄蕊9,排列成3轮,中央有小椭圆形的退化雌蕊:雌花直径约2mm,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状核果,球形,直径4~6mm,黑色。种子有脊棱。花期2~3月,果期7一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900m以下的疏林、灌丛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挖取根和剥取树皮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辣、微苦、涩,气香,性热。入风、土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10~20g,树皮15g。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兵哇嘎,唉,贺接”山鸡椒20g,巨叶酸果藤20g。煎服。(勐腊县波溜燕验方)
2.治“兵哇嘎”山鸡椒根15g。煎服。(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3.治“短嘎,接短,冒开亚毫”,“短混害哈”山鸡椒根15g,茴香豆蔻根30g,云南五味子藤30g,芳樟30g。煎汤内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含7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萘(nanhatha-lene),α一蒎烯(α-Plnene),柠檬烯(limonene),β一蒎烯(β-pinene),樟脑(camnhor),异胡薄荷醇(isovulesol),香茅醛(citronellal)和香茅醇(citronellol)等[1]。
-
药理作用:
抗血栓及对微循环的影响 兔静注山鸡椒根注射液能显著抑制血栓形成[1.2]。临床治疗脑血栓患者,能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对高聚集性血小板有解聚作用[3.4]。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