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芥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蒙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沙芥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额勒森-老泵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沙井、宽翅沙芥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解毒,消食。
-
主治:
主治头痛,吐泻,胃胀腹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沙芥 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直立,基部多分枝。叶肉质,单叶互生;基生叶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不规则,先端尖;茎生叶倒披针形成线形,全缘或有波状齿。总状花序组成圆锥形;花白色或淡黄色;萼片4,倒披针形;花瓣4,线状披针形;雄蕊6,四强。角果卵圆形,不开裂,两侧上方有2个短剑状的长翅,翅长4~5cm,宽2~3.5cm。角果上有6~8个尖刺。花期6~8月,果期8~9月。
2.宽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 本种与沙芥形状类同,主要区别为:短角果翅较宽,约8mm,近平展,角果具3~4钝刺或尖刺。花、果期6~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沙芥 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 生于沙丘间或半固定沙丘上。分布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
2.宽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 生于草原、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地带的半固定沙地、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洗净,切段阴干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1)沙芥 全草缠绕成团。根呈长圆柱形,黄棕色。茎多分枝,表面黄绿色,微具纵棱。茎生叶较大,具长柄,完整的叶片长10~25cm,宽3~4cm,羽状全裂,先端裂片较大,全缘或1~2齿,侧裂片长圆形,具2~3齿;茎生叶较小,羽状全裂,茎上部叶呈条状披针形。总状花序。短角果横肾形,两侧具2枚细剑状翅,上翘起成钝角状;果皮革质,不易开裂,表面具网纹和6~8尖刺,种子长圆形,长约1mm,黄棕色,富油性。具辛辣味。
(2)宽翅沙芥 根圆柱形、茎细长多分枝,常缠绕成团。叶多卷缩破碎,完整的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深裂至全裂,茎中部叶为一回羽状全裂,易脱落,茎上部叶线形,全缘,叶片质稻厚。短角果椭圆形而扁,两侧具扁而宽的不等长的膜质翅,翅长1~2cm,宽6~10mm,可见平行脉纹,翅先端具不整齐齿,果皮表面具齿状突起和数枚长短不等的细刺。种子1粒,扁卵形,直径约1cm,富油性。具辛辣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效锐、糙、轻、燥。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生于沙质地,茎长拃余,叶厚,色绿,花白色,似水泡,根具萝卜味。”《无误蒙药鉴》所述内容同上,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生境、形态特征及附图与蒙医所沿用的沙芥之生境、形态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吉乌拉普格即额勒森-老泵(沙芥)。
-
制剂:
/
-
选方:
治食肉中毒,毒热,食物中毒 葶苈子、沙芥、水柏枝、苦苣苔、岩黄芪、诃子、哈日一萨日德玛各20g。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2次,水煎服。(《蒙药方剂工艺流程》七味葶苈子汤)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