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苔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蒙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苦苣苔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叔日力格-乌布斯
-
民族药名出处:
《认药白晶鉴》
-
药材来源:
为苦苣苔科植物卷丝珊瑚苣苔的带花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清热止泻,解毒,愈伤止血,补肾。
-
主治:
主治肠刺痛,腹泻,食物中毒,毒症。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orallodiscus kingianus (Craib)Burtt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卷丝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 kingianus(Craib)Bunt 多年生草本,高约30cm。根茎肥厚粗短,表面黑褐色。叶于基部丛生,平卧;叶片卵形至菱形,肥厚肉质,先端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棕色细长丝毛;叶柄宽薄,密被棕色长丝状毛,长2.5~3cm,宽2cm。聚伞花序,顶生;花茎数枝由叶丛抽出,紫黑色,被棕色细绒毛;花冠圆柱状钟形,5裂,天蓝色。蒴果狭卵球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8mm,具宿存花柱。种子淡褐色,纺锤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岩石旁。分布于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7~8月采收带花全草,除去杂质、泥土,阴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凉。效钝、燥、固、软、轻。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巴日格扎-哈布,生于山岩旁,叶大,扁平,质厚,具纹,平展。开蓝色花。味苦、甘。”《无误蒙药鉴》称:“生于岩石旁,叶扁平,大而厚,开灰蓝色花,老时变白。”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生境、形态及附图特征与苦苣苔的生境、形态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巴日格扎-哈布即叔日力格-乌布斯(苦苣苔)。
-
制剂:
/
-
选方:
治食物中毒 葶苈子、沙芥、水柏枝、卷丝苦苣苔、诃子、山野豌豆各等量。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2次,水煎服。(《观者之喜》六味葶苈子汤)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