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叶

  • 音译名: 泵阿音-那布其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草乌叶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泵阿音-那布其
  • 民族药名出处: 《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
  • 药材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叶。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杀黏,消炎,清热,止痛。
  • 主治: 主治黏性刺痛,肠刺痛,瘟疫,麻疹,亚玛病,白喉,炭疽,泄泻腹痛。 《蒙药学》:“杀黏,清热,止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参见“草乌”条。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季开花前采收,晾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涩,性平。有小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内称:“四月所采的草乌叶为阿尔山-那布其。”据文献记载及蒙医沿用经验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阿尔山-那布其即泵阿音-那布其(草乌叶)。
  • 制剂: /
  • 选方: 1.治肠刺痛,泄泻腹痛 止泻子30g,木鳖子(制)、查干泵嘎各25g,木通香附各20g,丹参15g,熊胆草乌叶、拳参翠雀花、蜀葵各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汇编》十一味熊胆散) 2.治黏热,协日热,时疫 漏芦花9.5g,多叶棘豆查干泵嘎各6.5g,草乌叶、角茴香各12g,檀香、天竹黄石灰华、红花各5g,黑云香、五灵脂各8.5g,麝香3.5g,牛黄4g。制成水丸。每次1~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十二味漏芦花丸)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草乌叶含生物碱,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另含酚性成分、糖和多糖[1]。
  •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在大鼠后爪甲醛性炎症实验中,50%草乌叶煎剂第6h至第5d有较显著的抗炎作用,消肿率可达20%左右;0.05%草乌叶总碱至第4h,即开始有非常显著的抗炎作用,消肿率可达3.5%左右。在实验中也发现草乌叶制剂有使大鼠食欲增加,健康活泼,体重增加的现象。其中草乌叶总碱最显著[1]。 2.镇痛作用2.5%草乌叶煎剂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运动”产生相当显著的抑制作用。2.5mg/kg的草乌叶总生物碱也产生几乎相同的作用[1]。 3.毒性20%、50%草乌叶煎剂给小鼠灌胃,以草乌最大剂量高达15mg/kg,未见毒性反应,可使动物食欲和体重增加。草乌叶总碱小鼠灌胃的LD50为15mg/kg[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中国民族药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66 药理 (1)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中国民族药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66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