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

  • 音译名: 推邦音-乌热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蔓荆子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推邦音-乌热
  • 民族药名出处: 《蒙药学》
  • 药材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除虫,助消化,消肿。
  • 主治: 主治皮肤虫病,胃肠内虫病,浮肿,消化不良。 《论说医典》:“除虫,调节胃火。”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Vitex trifolia L. var.simplicifolia Cham.;Vitex trifoli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1.单叶蔓荆 Vitex rotundifolia L.f.[V.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m,有香气。幼枝四棱形,密生细柔毛,老枝渐变圆,毛渐脱落。单叶,叶柄长5~18mm;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2.5~5cm,宽1.5~3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和腺点,下面白色,密生短柔毛和腺点,侧脉约8对。圆锥花序顶生,长2~12cm;花萼钟形,先端具5短齿,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萼简长4mm;花冠淡紫色,5裂,中间1裂片最大,下半有毛;雄蕊4,伸出花冠管外,花药“个”字形分叉;子房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浆果球形,直径5~7mm,大部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围。花期7月,果期9月。 2.蔓荆 Vitex trifolia L. 形态与单叶蔓荆相似,所异者叶通常为3小叶的复叶,在同一枝条的上部或下部有时为单叶;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中间小叶通常比侧生的长约1/3,叶柄长1~3cm,密被细绒毛。聚伞花序多数,相对排列成顶生圆锥花序。花期7月,果期11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1.单叶蔓荆 Vitex rotundifolia L.f.[V.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生于平原草地、河滩和荒地上。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 2.蔓荆 Vitex trifolia L. 生于海滨、沙滩、湖畔等处。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去净杂质,贮干燥处,防止潮湿霉烂。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果实呈圆球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绒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底部多有宿等包被及果柄,萼长为果实的1/3~2/3,边缘5齿裂,常深裂成2瓣,密被绒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果实内有4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仁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均以粒大、饱满、具灰白色粉霜、气香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1)单叶蔓荆 外果皮细胞1列,扁平,内含棕色颗粒状物,外被角质层;密布腺毛,单细胞或多细胞头,1~2个细胞柄;偶见非腺毛,1~3个细胞,具壁扰,其下为2~5列含棕色颗粒物的薄壁细胞。中果皮较宽,细胞类圆形,壁稍厚,木化,并散有维管束,呈环状排列。内果皮3~6列类圆形或分枝状石细胞,延伸到至内侧将种子包围。果实中轴部分有2~4个周韧型维管束。种皮外表皮为1列扁小薄壁细胞,其内为2~5列网纹细胞。 (2)蔓荆 维管束排列不甚规则,略呈环状。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10ml丙酮冷浸4~6h,滤过,滤液挥干,加lml丙酮溶解。取3支试管,各加丙酮浸出液3~5滴,分别加粉-盐酸粉-盐酸、l%三氯化乙醇试剂,依次分别显深红色、樱红色和污绿色。(检查黄酮) (2)薄层色谱 取上述丙酮浸出液作供试品溶液,以蔓荆子黄素作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硅胶薄层板上[硅胶(青岛)-O.3%CMC,活化lh(105℃)〕,用石油醚-乙酸乙酯(3:3)展开10cm。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蔓荆子黄素显黄棕色荧光;喷以2%香草醛硫酸后,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鲜黄色斑点。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效糙、锐。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治胃肠内虫病 信筒子蔓荆子7g,阿魏6g,紫(钅丱)5g,高良姜4g,麝香3g,杆篙炭2g,荜茇1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后续医典》七味蔓荆子散)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vitri-cin)[1]及2.60%的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是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棕榈酸(n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以及0.90%的不皂化物系少量的石蜡(paraffin),γ-生育酚(γ-to-copherol)和β-谷甾醇[2]。另含对羟基苯甲酸(p-hydrosy ben-zoic acid),对茴香酸(p-anisic acid)及香草醛(vanillin)[3]。单叶蔓荆果实含挥发油及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尚含牡荆子黄酮(texicarpin)即紫花牡荆素(casticin)[1~4]。
  • 药理作用: 1.抗微生物作用  蔓荆子水煎剂在体外对枯草杆菌、蜡挥芽胞杆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黄细球菌有中等强度的抑菌作用[1]。其水煎浸膏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2]。水煎剂对孤儿病毒(ECHOll)也有抑制作用[3]。 2.抗炎、镇痛作用  蔓荆子甲醇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单叶蔓荆果实甲醇提取物能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提高小鼠热板致痛的病阈[4]。 3.降血压作用  单叶蔓荆果实水提取物有降低兔血压的作用,其降压作用与中枢诱导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有关[5]。 4.抗凝作用  蔓荆子提取物在体外能显著延长牛凝血酶凝集人血纤维蛋白原的时间,表明有较强的抗凝作用[6]。 5.祛痰、平喘作用  蔓荆子水煎液或醇浸液小鼠酚红法试验表明有显著的祛痰作用;其水煎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能对抗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表明有平喘作用[7]。 6.其他作用  蔓荆子甲醇提取物有抑制缓激肽的作用[4]。对黑色素形成有抑制作用[8]。蔓荆子黄酮有抗脂合酶作用[9]。蔓荆子热水提取物体外实验有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作用[10]。蔓荆子醒浸液能延长常压缺小鼠的存活时间[7]。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木材雄四郎,等.药学杂志(日),1967,87(11):1429 (2)Higa Matsutake,et a1.C A,1983,99:3060z (3)Prasad Y Rajendra,et a1.C A,1984,101:126892q (4)福岛信,等.生药学杂志(日),1989,43(2):142 药理 (1)Chen Chi-Pien.Et a1.生药学杂志(日)1987,41(3):215 (2)辽宁省结核防治院研究实验室.辽宁医学杂志,1960,(7):29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