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腰子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蒙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金腰子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阿拉坦-博日
-
民族药名出处:
《认药白晶鉴》、《《蒙药学》
-
药材来源:
为虎耳草科植物裸茎金腰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除协日,清热,镇刺痛。
-
主治:
主治热性协日病,肝热,目肤黄染,血协日性头痛,亚玛性头痛。
《认药白晶鉴》:“清泻诸协日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hrysosplenium nudicaule Bunge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裸茎金腰 Chrysosplenlum nudicaule Bunge 多年生草本,高5~10cm。根细瘦,长2~3cm,黄色或黄褐色;根茎短,黄色,节间长约1cm,节上褐被色膜质鳞片。茎疏生褐色柔毛或乳头突起,通常无叶。基生叶具长柄;叶4~6片,肥厚,近肉质,深绿色,肾形,长1.2~2.5cm,宽1.3~2.6cm,先端钝圆,中央有一腺点,裂齿间凹窝处被铁锈色或棕褐色短柔毛。花葶从叶从中抽出,直立。聚伞花序密集呈半球形,顶生;苞片3~4枚,匙形或椭圆形,长7~10mm,宽3~5mm,先端钝圆,中央有一腺点,基部换形或广楔形,边缘有3~5浅裂,裂齿间凹窝处有铁锈色或棕褐色短柔毛;小花梗长约1mm,被柔毛;花黄绿色,多数;萼绿色,漏斗状,直径5~6mm,4裂,裂齿近圆形,齿间凹窝背面被铁锈色微柔毛;花瓣缺;雄蕊8,着生于萼简喉部,花丝黄色,扁压,基部渐渐扩大,花药橙黄色;雌蕊1,子房绿色,半下位,中下部与花萼联合,上部2裂,柱头褐色。蒴果顶裂,2果瓣近等大,具极短的喙。种子多数,椭圆形,黑褐色。花期7月,果期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3900~5000m的林下、高山草甸石隙。分布于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期采收,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短,节上有残存的黑褐色叶柄,下面有多数细根,棕黄色至黄褐色,长1.2~2.6cm,基部深心形,边缘具11~15浅裂,裂齿牙齿状,先端圆钝,有一腺点,齿间弯缺处具褐色柔毛或乳头状突起;叶柄长2~3cm,下部疏生褐色柔毛。聚伞花序密集呈半球形,苞片阔卵形至扇形;花小,多数,黄绿色,萼片扁圆形;无花瓣。气微,味微涩。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效稀、糙、动、轻。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论药白晶鉴》。《认药学》称:“叶圆形,茎细、开灰蓝色大花者为罕-雅吉玛,开小花者为哈屯-雅吉玛。”《无误蒙药鉴》又称:“生于岩石旁……”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形态、生境与蒙医沿用的金腰子基本一致,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雅吉玛即阿拉坦-博日(金腰子)。
-
制剂:
/
-
选方:
1.治热性协日病 金腰子10g,红花、波棱瓜子、山苦荬、地格达、角茴香、乌奴龙胆各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白糖水送服。(《蒙医药传统方剂选》七味金腰子散)
2.治血协日性头痛,亚玛性头痛 地格达30g,绵羊颅骨(制)、红花、龙骨(制)、草乌芽、查干泵嘎各25g,金腰子20g,旋覆花、石花(制)各15g,熊胆、炉甘石(制)、木鳖子(制)、泡囊草(制)各10g。制成水丸。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十三味红花密诀散)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