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子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紫藤子的概览。紫藤子又名宝日-藤子,归类于蒙药,为豆科植物紫藤的种子,可杀虫,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紫藤子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宝日-藤子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紫藤子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宝日-藤子
- 民族药名出处: 《内蒙古蒙药材标准》
- 药材来源: 为豆科植物紫藤的种子。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杀虫,止痛。
- 主治: 主治肠道虫疾,虫痧,牙蛀,亚玛,皮肤瘙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Wisteria sinensis (Sims) DC.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Sweet 落叶攀缘灌木。茎缠绕于他物上。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托叶线状披针形,早落;小叶通常7~11枚,卵状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7cm,顶端一枚较大;小叶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幼时密生平贴细毛,成熟时无毛。总状花序侧生,倒垂,长15~30cm;花梗柔弱,有毛,长1~2cm;萼钟状,5齿裂,密被细毛;花冠蝶形,蓝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附属体,翼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镰状;雄蕊2体;花柱内弯,柱头顶生。荚果长而扁平,长10~20cm,密生绒毛。种子扁圆形,棕黑色,1~3粒。花期3~4月,果期9~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栽培于庭园。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四川等地。
-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性喜湿润,避风向阳,耐寒耐旱。土壤宜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栽培技术 用播种、扦插、压条、嫁接繁殖均可。播种繁殖:于秋后采种晒干贮藏,次年早春浸种1~2d,点播,气温10~13℃即可发芽。扦插繁殖:可干秋季,选当年生茎部枝条长8~10cm,带种扦插,如控制温度在16℃则生根较快。变种可用嫁接繁殖:以实生苗作砧木,春夏季进行嫁接。定植宜选空旷地,以利根系发展与枝蔓攀缘,寒冷地区应选向阳避风处,防止晚霜使嫩叶受冻。定植后设立棚架,以便枝蔓牵引。 病虫害防治 有制蛾、赤杨毛虫、紫藤叶虫等为害叶片。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后取出种子或取出种子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呈扁圆形,直径1~1.8cm。表面棕黑色,光泽微弱,部分有皱纹,一端有明显的种脐,线形,白色或浅棕色,长1~3mm。质坚硬,不易破碎,浸软后剖开可见黄绿色子叶2片。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种子含金雀花碱(cytisine)[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