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说明书

【饮片名称】

白头翁《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Baitouweng

拉丁名
PULSATILLAE RADIX

异名
野丈人、胡王使者《神农本草经》;
白头公《本草经集注》。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 的干燥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切薄片。本品气微,味微苦涩。以切面色淡黄、根头部有白色茸毛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临床应用】

1.热毒血痢
本品苦寒降泄,专入大肠经,能清热解毒,清泄湿热,散瘀化滞,凉血止痢,尤善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对热毒血痢和湿热痢疾均有较好的疗效,为治痢之良药。热毒血痢,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可单用,或与黄连黄柏秦皮同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为赤痢下血,日久不愈,腹内冷痛,则与阿胶干姜赤石脂等药同用。
2.阴痒带下
本品性味苦寒,又具清热燥湿之效,亦可用治下焦湿热所致之阴痒、带下,常与苦参白鲜皮秦皮等配伍,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9~15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煎汤,鲜品15~30g;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1.本品苦寒,虚寒泻痢者慎服。
2.本品鲜品中含原白头翁素,全草捣烂时逸出,对眼结膜、鼻粘膜、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内服可引起流涎、胃肠炎症、肾炎、血尿及心衰,甚至合并呼吸衰竭而死亡。干燥久贮者,白头翁的毒副作用降低降低。故一般应用干燥品,或入煎剂,需用生品时,需掌握合理的剂量,外用避免伤及正常皮肤。

【鉴别用药】

白头翁秦皮
两药均味苦而寒,归大肠经,均能清热解毒,止痢,同可用治热毒血痢或湿热泻痢。但白头翁苦寒降泄,能入血分,功善凉血止痢,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又能清热燥湿,用于阴痒、带下。秦皮苦寒兼涩,燥而收敛,功善燥湿止痢,故多用治湿热泻痢。

【化学成分】

主要含三萜皂苷、白头翁皂苷B4白头翁素、23-羟基白桦酸、胡萝卜素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白头翁皂苷B4(C59H96O26)不得少于4.6%。

【药理作用】

白头翁鲜汁、煎剂、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杆菌以及一些皮肤真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显著的抗阿米巴原虫、杀灭阴道滴虫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08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9-12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8-544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52-354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308-311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