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

说明书

【饮片名称】

马鞭草《名医别录》

汉语拼音
Mabiancao

拉丁名
VERBENAE HERBA

异名
马鞭《新修本草》;
龙芽草、凤颈草《本草纲目》;
紫顶龙芽《本草纲目拾遗》;
马鞭《草木便方》;
狗牙草《中国药用植物志》;
马鞭稍、小马鞭《四川中药志》;
顺捋草、蜻蜓草《南宁市药物志》;
退血草、马莲《湖南药物志》;
疟马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荆芥、野荆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燕尾草《云南中草药选》;
白马鞭《全国中草药汇编》;
蜻蜓饭、狗咬草、扫帚《福建药物志》。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 Verbena of ficinalis L. 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湖北、江苏、贵州、广西。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以色绿褐、带花穗者为佳。

【药性】

性味
苦,凉。

归经
归肝、脾经。

【功效】

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截疟。

【效用分析】

1.马鞭草味苦性凉,且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癥的作用。既用治瘀滞经闭痛经,又用于癥瘕积聚之证。
2.马鞭草味苦泄降,性凉清热,又善解毒清热。对于热毒炽盛的喉痹肿痛,常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同用;治疮痈肿痛,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3.马鞭草性善通利,具有利水、清热、退黄疸之功,可用治水肿、小便不利,以及热淋涩痛,黄疸不退。
4.马鞭草的截疟之功,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千要方》中即有用马鞭草“治疟疾无问新久,皆可应用”的记载。

【配伍应用】

1.马鞭草泽兰
马鞭草味苦性凉,功能活血散瘀、通经;泽兰药性平和,功能活血调经、止痛。两药配伍,共奏活血调经之功,可用于瘀阻所致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以及经闭等证。
2.马鞭草青蒿
马鞭草功能截疟,善治疟疾,且无问新久皆宜;青蒿气味辛香,能清透少阳寒热而善治疟。两药合用,增强了截疟功效,适用于疟疾寒热往来。
3.马鞭草射干
马鞭草苦泄性凉,清热解毒射干为肺经专药,苦寒清热、利咽消肿。两药配伍,可增强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喉痹等证。
4.马鞭草泽泻
马鞭草苦泄通利,性凉清热;泽泻甘淡渗利,性寒泄热。两药合用,泄膀胱之热,利膀胱之水,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或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5~10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15~30g,鲜品可用30~60g;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服。

【鉴别用药】

马鞭草益母草
二者均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均可用于痛经经闭,水肿,疮疡。然马鞭草还能活血消癥,可治癥瘕积聚;其治疟无问新久,为疟疾常用之品;且善解毒,多用于喉痹、疮痈。益母草则长于活血调经,为经产要药;其利水道、消水肿,多用于水瘀互结的水肿证;其凉血解毒,还善治湿热郁于肌肤的湿疹瘙痒。

【化学成分】

主要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马鞭草苷,戟叶马鞭草苷,桃叶珊瑚苷;三萜类成分:3α,24-二羟基-12-乌苏烯-28-羧酸,羽扇豆醇,熊果酸、齐墩果酸;苯丙苷类成分:洋丁香酚苷;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芝麻素-6-葡萄糖苷,芹菜素,4'-羟基汉黄芩素;还含腺苷、β-胡萝卜素及挥发油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齐墩果酸(C30H48O3)和熊果酸(C30H48O3)的总量不得少于0.30%。

【药理作用】

本品有抗早孕、抗肿瘤、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3-5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79-1584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867-869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效用分析

  • 配伍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