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芦

说明书

【饮片名称】

漏芦《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Loulu

拉丁名
RHAPONTICI RADIX;
ECHINOPSIS RADIX

异名
野兰《神农本草经》;
鬼油麻《日华子本草》。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 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山东、陕西。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本品气特异,味微苦。以切面具裂隙、色灰黑者为佳。切片,生用。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层易剥落,根头部膨大,有残茎和鳞片状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黄色,有裂隙,中心有的呈星状裂隙,灰黑色或棕黑色。气特异,味微苦。

【药性】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

【临床应用】

1.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
本品苦寒降泄,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又兼通经下乳之功,故为治乳痈良药。治乳痈肿痛,可与蒲公英瓜蒌等同用;治热毒壅聚,痈疽发背,常与大黄连翘紫花地丁等同用;治痰火郁结,瘰疬欲破者,可与海藻玄参连翘等同用;《本草汇言》用本品与荆芥苦参白鲜皮等药浸酒蒸饮,治疗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
2.乳汁不通
本品味苦降泄,有通经下乳之功,为产后乳汁不通的常用药。治乳络壅滞,乳汁不下,乳房胀痛,欲作乳痈者,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同用;若为气血亏虚,乳少清稀者,当配伍黄芪鹿角胶等同用。
3.湿痹拘挛
本品性善通利,有舒筋活络通脉之功。治湿痹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常与木瓜地龙配伍。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1.祁州漏芦:5~9g。
2.禹州漏芦:5~10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入丸、散。
2.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气虚、疮疡平塌者忌服。
3.漏芦的主要成分为蓝刺头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士的宁相似,小剂量时起兴奋作用,大剂量时则引起痉挛,以后引起全身抑制。对心血管系统可引起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增强,高浓度可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中毒量为常用量的2倍。据报道,有内服漏芦30g通乳引起严重中毒者。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

漏芦与禹州漏芦
禹州漏芦是同科植物蓝刺头 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华东蓝刺头 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根。蓝刺头在我国南方各省多有生产,主产于河南、安微、江苏等地。味苦性寒,归胃经,其传统功用、主治与漏芦大体相同,但二者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有所不同。

【化学成分】

主要含蜕皮甾酮类成分:β-蜕皮甾酮,漏芦甾酮,土克甾酮等。还含挥发油及多糖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β-蜕皮甾酮(C27H44O7)不得少于0.040%。

【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漏芦蜕皮甾醇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免疫细胞功能。水煎剂有抗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有抗炎、镇痛、保肝、抗疲劳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72-273,387-388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1-112
3.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82-384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276-279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性状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