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 音译名: 珠如拉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栀子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珠如拉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
  • 药材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清血热,明目,祛巴达干协日,滋养强壮,调节体质。
  • 主治: 主治血热,肝热,面目发黄,血协日性眼病,肾热,膀胱热,口渴。 1.《论说医典》;“祛巴达干协日,血病。” 2.《认药白晶鉴》:“祛巴达干协日病,血病,赫依,尿频等症。”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常绿灌木,高0.5~2m,幼枝有细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cm,宽2~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全缘,两面光滑,基部楔形;有短柄;托叶膜质,基部合成一鞘。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大形,白色,极香;花梗极短,常有棱;萼管卵形或倒卵形,上部膨大,先端5~6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旋卷,高脚林状,花冠管狭圆柱形,长约3mm,裂片5或更多,倒卵状长圆形;雄蕊6,着生花冠喉部,花丝极短或缺,花药线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头棒状。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河北、陕西和甘肃有栽培;生于海拔10-1 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10月间果实成熟果皮呈黄色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晒干或烘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效钝、糙。 1.《光注释集》:“味酸,消化后味甘,性凉,效钝、糙。” 2.《医验点滴》:“性凉。”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称:“生于热带峡谷,叶似猪鬃,疏松,茎细高。”《无误蒙药鉴》在该条附其果实形状图。上述植物形态及附图特征与栀子的特征不符,但蒙医普遍认用栀子为珠如拉。
  • 制剂: /
  • 选方: 1.治新旧血热,血热眼红,头痛,牙痛,温病初期,讧热,疫热,协日病 诃子川楝子栀子各10g。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2~3次,水煎服。(《后经医典》三子汤) 2.治尿闭、尿频、尿急、尿中带血,膀胱热 栀子4g,黄柏皮3g,蒺藜(制)、姜黄各5g。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2~3次,水煎服。(《观者之喜》四味姜黄汤)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果实含栀子苷(gardenoside),都桷子苷(geni-poside),都桷子素-1-龙胆双糖苷(genipin-1-gentiobioslde),山栀苷(shanzhiside),去羟栀子苷(geniPoside),栀子酮苷(gardo-side),鸡屎藤次苷甲酯(scandoside methylester),都桷子苷酸(gegiposidic acid)。另含番红花苷(水解后产生番红花酸),熊果酸,黄酮类成分及多种有机酸[1]。果皮也含栀子苷,都桷子苷,都桷子苷酸,都桷子素-1-龙胆双糖苷[2]。
  • 药理作用: 1.利胆作用  栀子的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静注能使家兔胆汁分泌量增加[1]。其醇提取物和番红花苷、番红花酸及都桷子素均可促进胆汁分泌[1~3]。大鼠十二指肠内给予都桷子苷1g/kg及2g/kg,分别于5h、2h后对胆汁分泌呈显著的持续性的促进作用。都桷子苷的利胆作用是通过水解所生成的都桷子素而引起的[1]。 2.促进胰腺分泌  栀子及其几种提取物有明显促进胰腺分泌和降低胰酶活性的作用。降低胰酶活性以都桷子苷最显著,增加胰腺分泌量大的酶解产生都桷子素的作用最强,但持续时间较短[4]。栀子的作用可能与保持胰细胞膜的结构、功能直接有关[5]。栀子可能通过抗自由基产生与清除增强而保护胰腺[6]。 3.镇静、降温作用  栀子醇提取物腹腔注射能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提高环己巴比妥的催眠作用[7]。小鼠腹腔注射醇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回苏灵、士的宁所致惊厥动物的存活时间,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8]。栀子醇提取物还能使正常动物的体温下降,作用显著而持久[7~9]。其镇静、降温的有效成分是熊果酸[9,10]。 4.降压作用  栀子煎剂和醇提取物灌服或腹腔注射,对麻醉或正常清醒动物(猫、大鼠)的血压均有持久的降低作用。静脉给药降压迅速,但维持时间短暂。其降压作用与组胺、传入神经以及神经节等无关;切断双侧迷走神经或给予阿托品后其降压作用消失;故认为其降压作用部位在中枢,主要是加强了延髓副交感神经中枢紧张度所致[11]。 5.抗菌和抗炎作用  栀子水提取物及酸提取物在体外对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12]。其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13];水煎剂能杀死钩端螺旋体[14]及血吸虫的成虫[15]。栀子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和都桷子苷外敷对二甲苯和巴豆油致小鼠耳郭肿胀及甲醛致大鼠亚急性足跖肿胀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软组织损伤有消炎止痛作用[16]。 此外,栀子还有抑制心肌收缩力[17],保肝[12],泻下[18]和镇痛[19]等作用。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Lida I,et a1.Chem Pharrn Bul1,1991,39(8):2057 (2)Toshiyuki O,et a1.C A,1989,110:1215fir 药理 (1)油田正树.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5(4):215 (2)原田正敏.汉方研究(日),1975,(1):28 (3)三轮东耳.日本药理学杂志,1954,50(1):25 (4)杨稚珍,等.大连医学院学报,1989,11(3):53 (5)贾玉杰,等.大连医学院学报,1991,13(

其他少数民族药